转自:邯郸日报
本报记者 王丽薇
编者按: 5月15日,十三届市政协第二十一次双月专题协商议政座谈会召开,围绕“助推‘一县一特’‘一县一品’‘一品一播’,服务农业产业发展”专题协商议政。会上,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分别介绍工作情况,10名常委、委员发言并与相关部门深入交流探讨。现将部分发言摘登如下:
申建民委员
做好“一县一品”大文章 培育县域发展新动能
邯郸作为农业大市,实施“一县一品”行动助力县域经济与乡村振兴。永年区以“精品蔬菜”为特色农品,制定专项方案、成立工作专班,重点打造绿色蔬菜基地、培育科技示范园等,推进产业“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标准化”发展,增强邯郸农业品牌影响力。建议:
一、加大扶持力度,提升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深化“银企”“银农”合作,采取贷款贴息的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民营资本投资,以贷款贴息吸引多元资本投入,同时依托知名农企与规模合作社,大力发展精品蔬菜加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强化科技支撑,增强产业升级创新动能。引进推广名优蔬菜新品种,建设育苗实验示范基地,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打造设施蔬菜基地示范点,辐射带动产业提品质、增效益。
三、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 “做实前端、做强中端、延伸后端”思路,探索设施蔬菜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强化与北京公司联系,加快构建“生产种植+技术保障+精深加工+品牌打造+流通销售”体系。
四、培引龙头企业,打造产业发展中坚力量。落实扶持政策,将其作为招商重点,引导企业创建技术研发中心,鼓励申报省级、国家级龙头企业,协助企业做好宣传推广,加强企业间交流合作,实现共赢。
张骜桀常委
聚焦关键要素 助推“一品一播”
大名县以“1+1+20+N”规划为引领,构建“产业集群+直播电商+人才培育+物流保障”全链条模式。建成75亩直播产业园,入驻23家企业,搭建58个直播间;设立杭州“城市会客厅”,整合500余种特色产品,打造50款重点商品。通过三级物流体系降本增效,实现乡镇半日达。培训主播300余人,2025年第一季度网络零售额达2.55亿元,同比增长21%,带动就业超1500人。建议:
一、精准施策破解选品难题,着力提升产品竞争力。推动产品设计与市场适配性升级,引入工业设计团队优化产品,设立“电商爆品孵化基金”,开发“小而美”“新奇特”品类;构建特色品牌矩阵与跨境联动,加快地理标志认证和标准化建设,对接跨境电商资源,形成“本地特色+跨境爆品”双轮驱动。
二、创新机制突破用人瓶颈,持续强化团队执行力。完善专业化人才供给机制。联合高校与直播平台开设“电商直播定向班”,对提供场地租金减免、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成熟MCN机构下沉县域;强化实战培训与长效激励机制,推广“电商夜校”,开展实战培训,建立“阶梯式奖励机制”,探索“股权激励”模式,减少人才流失。
三、统筹协调缓解物流困境,全面保障供应链稳定。优化大件商品物流体系,整合大件商品仓储运输,推动快递企业补贴乡镇单量;开通“县域物流专线”,共享运输线路,实现当日达。
四、系统谋划破解发展掣肘,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构建全链条服务支撑体系,试点建设“电商综合服务中心”,引入第三方服务商;制定行业标准;加强风险防控与政策保障,开展合规行动,设立风险补偿金,推动保险机构开发专项险种,为企业提供风险兜底。
胡泽华委员
打造直播之城、线上邯郸
推动农工商文旅“融”出新场景
围绕“直播之城、线上邯郸”目标,市、县两级打通物流和数据结算系统,实现“1+20”市县直播同步运营,多部门联动开展“五一万人直播、千人带货”。建议:
一、大力实施“新农人培育计划”,破解人才困局。联合院校开设“直播电商专班”定向育人,建立“市县乡三级导师库”开展实战实训,设立“乡村网红”激励机制。
二、打造“文化IP+直播”模式,提升品牌价值。挖掘武安小米农耕文化等县域资源融入直播,统一销售标识,策划“邯郸好物节”等活动,引导企业开发组合装等产品。
三、健全完善“全链条服务体系”,夯实产业基础。与阿里巴巴合作搭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市、县两级加大宣贯和支持力度,出台鼓励政策举措,加快电商模式转变。
四、倾力打造“政产学研用”生态,优化发展环境。政府统筹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简化审批流程;推动与五得利等企业共建直播选品中心,构建农产品直播供应链联盟;与邯郸学院共建直播学院,实施“千名大学生直播村官计划”;研发智能助农系统与保鲜技术;打造VR沉浸式消费场景。
五、系统推动“三级物流体系建设”,降低物流成本。完善市级转运枢纽与县级调配节点,联动菜鸟等企业建设高标准物流仓;整合直播平台、云仓及物流体系,搭建全域电商系统;形成“市—县—乡”三级仓储网络,系统性破解物流成本较高难题。
薛辉委员
发挥供销系统优势
为我市“一品一播”作贡献
市供销社积极落实“一县一特”“一县一品”“一品一播”工作,首批确定33款核心推介农产品,打造“1+N” 直播生态,2025年直播销售额达1156万元;建立三维培训机制,12期培训班培训3114人次,并融入邯郸文化元素宣传产品。建议:
一、加强政策支持,完善要素保障。市财政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专项资金,以奖代补、贷款贴息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对农产品加工与直播电商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开发产品;强化用地保障,优先支持农产品加工园区、直播基地建设。
二、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培育10个以上省级企业品牌、50个以上单品品牌,形成“公用品牌引领、企业品牌支撑、单品品牌突破”的矩阵式发展格局;整合央媒、地方媒体及新媒体推广,组织企业参展设专区,建立侵权速处机制;挖掘地域文化元素,融入产品与直播场景,开发主题礼盒。
三、培育专业人才,夯实发展根基。联合高校开设电商专业定向培养,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培训网络;出台政策吸引人才,建设“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立“候鸟专家”机制,柔性引进高端人才。
四、严格质量监管,筑牢安全底线。制定10个特色农产品地方标准,推动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90%;建立“邯郸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运用区块链技术;开展“质量兴农”专项行动,鼓励企业认证,让“邯郸农品”成为质量可靠的代名词。
郭志伟常委
一县一特谋发展 一品一播促振兴
近年来,魏县以鸭梨为核心,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拥有32家农业产业化企业,年加工能力达3万吨,产品涵盖梨汁、梨膏等多种品类。同时,依托鸭梨产业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文旅,梨花节已成为知名旅游品牌。市委相关会议后,魏县成立专班,积极推动特色产品线上销售。建议:
一、强化特色产业发展支撑。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二、延伸特色产业链条。鼓励企业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冷链物流、包装印刷等配套产业,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三、加强优质农产品开发。加强品牌建设、宣传,推进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质量追溯体系。
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加强人才培养,吸引各类人才投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五、完善“一品一播”直播方式。加强直播人才培养,降低数据流量成本,规范电商发展模式,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和售后服务,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谢国军委员
创建“三二一产”联动模式
助推县域特色产业大发展
邱县依托丰富农产品与完整食品工业基础,发展电商经济,走出了“三二一产”联动发展之路,食品产业实现了规模与竞争力双提升。建议:
一、加强政府引导,实现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同向发力。强化顶层设计,市级成立领导机构,各县组建专班,构建 “政府牵头、企业主导、平台赋能”机制;大力更新理念,推动企业集群发展,加强品牌宣传推介;实施精准考核,加大“一县一特”发展考核权重。
二、加强平台打造,实现直播消费、产业销售联动发展。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平台赋能”协同机制,创新“龙头企业+直播基地+农户”孵化体系;以县级为单位,高标准建设电商小镇,建立覆盖县、镇、村的“直播”平台,以直播带货带动工业产品销售增长,实现“三二一产”联动发展。
三、加强要素保障,实现人才队伍、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实施人才培育工程,市、县分层培训,重点培养“一县一特”宏观研究和管理人才,提高直播人员业务水平;实施“金融创新”工程,建立“1+N”金融体系,发挥金融杠杆作用,赋能“三二一产”提档升级。
部门介绍
市农业农村局
邯郸市围绕 “一县一特”“一县一品”,紧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以系列文件为指引,制定农业产业链招商图谱,精准开展招商对接,初步谋划对接34家企业。各县区积极推进扩产工程,如鸡泽县新增辣椒种植3万亩、芝麻1万亩,成安县新增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0万亩。
在地域特色建设上,坚持科技引领与标准化发展。自工作开展以来,推广43个新品种、32项新技术、23个新装备,组建13个科技支撑团队。59家企业通过绿色有机等认证,建立多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多地制定特色农产品生产标准,推进质量安全数字化追溯平台建设,大名县利用AI技术实现小磨香油生产标准化。
强龙头方面,发挥金融与平台公司作用培育企业。确定21家重点企业,63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个县设立农产品加工企业入统指标,10个县国有平台公司参与产业发展,多地通过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招引项目。品牌打造上,指导各县制定规划,建立管理体系,目前13个 “一县一品” 拥有8个省级以上区域公用品牌、442个商标品牌,多地引入专业团队提升品牌价值,各县区均建成电商直播产业园。
工作推进中,邯郸印发行动方案,明确13个特色产业发展目标,其中5个争创全国领先、8个打造全省领先,并补充文件完善工作。通过摸排产业指数、组织学习考察明确发展路径;建立台账、清单化管理推动措施落实;利用平台公司、对接金融机构破解发展瓶颈,8个县开发13个特色保险品种。
下一步,将对标全国标杆,撬动金融资本,引导智力注入,强化督促指导,建立工作台账,全力推动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商务局
“一品一播”行动是市委、市政府发展县域经济、推动产业融合的重要战略。通过构建“1+20”统一运营体系,市城运集团成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总公司,各县(市、区)设贸易子公司,实现集采、包装、配货、销售全流程统一,发挥资源整合优势。
自行动开展以来,成果显著。全市筛选产品2970个,培育主播8300余人,培训达31万人次,开展直播带货38万场次。市级成立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多部门资源;各县(市、区)组建工作专班,保障任务落实。选品上,建立末位淘汰机制,2000个产品上架抖音总店铺。主播培育方面,各县举办特色评选活动,打造20支直播团队、20名网红主播,形成四级书记抓电商模式。20个县级综合直播基地建成并市场化运营,17个县(市、区)物流仓投入使用,整合快递企业降低成本。市县两级开展多轮培训,对接怡亚通等头部企业优化供应链。首届“邯宝坊——邯郸好物”争霸赛销售额达3607.8万元,观看超3800万人次;“一品一播”进景区活动促进电商文旅融合,武安市直播销售额 260.5万元。
下一步将围绕“上规模、育品牌、强龙头”目标发力:提升产品竞争力,优化选品与质量;加强主播人才培养引进,打造专业团队;整合物流资源,降低运输成本;创新运营模式,提升直播效益;加大培训督导力度,确保工作落实,全力推动“一品一播”成为全市经济增长新引擎。
本版照片由本报记者袁艺睿 摄
下一篇:青年宣讲奏响理论强音润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