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如历史长廊中闪耀着光辉的画卷,它时而泼墨舒展,时而细笔勾勒,颇富韵味之美。
诗词,是夜空中一颗璀璨的明星,熠熠生辉,让人看一眼便难以忘怀。
诗词,是绽放于沙漠里的一朵鲜红的玫瑰,惊艳而不自知,即使黄沙肆意飞扬,也抵挡不了它的锋芒。
翻开泛黄的书卷,走进历史的长河,诗词中的情感往往最为真挚,诗词中的遣词造句,总是令人身临其境。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在思想解放、人才济济的大唐盛世中,“诗仙”李白是一个神话。他一生漫游天下,肆意洒脱,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奇崛。
“酒入愁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好一个桀骜不驯的李白!“力士脱靴,贵妃研墨”,亦是何等的自在逍遥。
在虚度光阴时,我会想到李白,想到他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遇到困难时,我会想到李白,想到他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意志消沉时,我会想到李白,想到他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的诗词永远吸引着我,他的思想永远影响着我。
李白的诗词讴歌了祖国的大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终于有一天,他留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词,挥袖离去,留下一个亘古流传的神话。
书香门第,大家闺秀
她是一介女子,但却不是普通的女子。人们对于中国古代男性的诗人或词人,似乎早已司空见惯,可李清照却是优秀女词人中令人钦佩的一位。她的词风婉约动人,情意深长,一句句、一首首总能直击我的内心。
与苏轼相比,李清照的词真挚亦不失浓烈,高雅亦不失缠绵;与李白相比,她的词浪漫至极,柔情似水;与杜甫相比,她的词从不缺对国家的忧虑,情真意切。
幼时,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活泼儿童。后来她逐渐成长,成为书香门第里的大家闺秀,却不似他人那般,而是“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可爱又青涩。之后,她望向窗外,创作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词,举手投足尽显风雅。可如此优秀的才女,却历经国破家亡,流落他乡,痛失丈夫,她又一次望向窗外,可这次,她感叹着“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悲景,难掩心中的凄苦感伤。
虽然李清照的一生历尽沧桑,但她仍是我心中那个喝最烈的酒、写最美的词的传奇才女。
诗情不朽,感情共振
中华上下历史五千余年,被诗词留下的灵魂又何止千千万万?古人已逝,可诗词却真真切切地实现了我们同他们的对话。
皎月高悬,澄澈的明月寄托了多少诗人词人的情思,当你望向明月时,是否会想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寂?又是否会想起“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愁思?亦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怀念?跨越时空的相会在这一秒便实现了,而诗词便是其中坚固的桥梁。
在诗词的字字句句中,千百年前的那个他将自己的经历与所感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实感。我们读诗词,亦如读自己,或许不知何时,我们在诗词中似乎看到了自己,与作者通感,与自己和解。
文字总是珍贵美好的,它流露真情,定格瞬间,我们在文字中同诗人词人相遇、相知。诗句穿过时光的漫长隧道,仍然鲜活依旧,不改风韵。
诗情不朽,感情共振。让我们一起品读诗词,走入诗词,共同感悟这份诗词之美。
(指导教师:张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