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思维”练就种业“隐形冠军”
创始人
2025-05-22 07:31:59
0
汤永强在察看苦瓜长势。 (受访者供图)

三明建宁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全国每10粒杂交水稻种子,就有1粒产自建宁。

福建每年供应鲜食玉米种子量约300万公斤,占全国近15%市场份额。

福建先后选育出10多个枇杷新品种,推动枇杷产业发展,有的品种后来改变了全国枇杷产业格局。

福建育种专家依托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开展金针菇育种联合攻关,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色品种,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国产替代。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与香菜、折耳根一样,苦瓜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蔬菜:喜欢的人爱不释手,痴迷于苦中回甘;不喜欢的人闻苦色变,避之不及。这也注定了,在中国人的菜篮子里,做不到人见人爱的苦瓜,只能甘当绿叶。作为小宗蔬菜,全国苦瓜栽培面积虽不足百万亩,但它胜在客群稳定、市场平稳。

可鲜为人知的是,在苦瓜种业这条垂直赛道上,福建已悄然成长为“隐形冠军”。来自福建企业自主选育的苦瓜品种悄然走俏全国,种子供应量占据全国过半的市场份额。

“悄悄变强,惊艳众人”故事的背后,是福建种业的差异化竞争策略:既要在大众主流市场求生存“抢蛋糕”,又要在小众细分市场谋机遇占山头。得益于农业资源多样性优势,福建种业在多元化特色化道路上跑出了一条独具个性的曲线,以“一米宽、千米深”的“深井思维”,孕育出了一系列拳头产品与“隐形冠军”。

专注“一米宽”

过去的15年,汤永强只做一件事:苦瓜遗传育种。

2010年,30岁的汤永强决定自主创业。他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专业毕业后,长期供职于厦门的一家台资种苗企业。而立之年重启人生,汤永强选择的还是自己的老本行。

创业者往往喜欢追逐风口,汤永强偏偏反其道而行之,选中了略显冷门的苦瓜。要知道,苦瓜的全国常年栽培面积仅80余万亩,不足辣椒、白菜、萝卜等千万亩级别大宗蔬菜的零头。

然而,冷门恰恰是汤永强选择它的原因。

从基础条件看,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受制于此,福建农业很难靠规模取胜。不过,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山海兼容的地理环境,赋予了福建不可多得的农业多样性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福建农业与其跟别人苦拼体量,不如凭借自身特色“出圈”。

从产业发展看,福建种业企业的基本特点是小、散、弱。虽然历史上也诞生过像“汕优63”这样走向大江南北的杂交水稻大品种,但福建整体上还是缺乏具有强大市场号召力的大型种企,在原始创新能力、人才队伍建设、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存在不少短板。正因如此,许多中小微企业避开与种业巨头正面“硬刚”,转向人无我有的细分赛道,在差异化竞争中赢得市场。

作为典型的药食同源瓜类蔬菜,苦瓜营养丰富,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有机成分。在汤永强看来,苦瓜就是这样值得深耕的细分赛道。

根据文献记载,中国在明朝就已开始栽培和食用苦瓜。由于果实中苦瓜苷成分带来的特殊苦味,其消费市场相对有限,集中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长期以来,苦瓜种子市场活跃着几支力量:以泰国东西方种子公司为代表的跨国公司,主攻东南亚市场;以农友种苗为代表的台湾企业,较早开展苦瓜遗传育种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起育成的一批新品种,在海峡两岸大面积推广;以福建省农科院、广东省农科院为代表的科研院所,长期从事苦瓜资源收集、遗传规律分析、杂种优势利用等研究;福建、广东等地的种子企业在国内市场也占据一定份额。

尽管早有先行入局者,但汤永强仍捕捉到了机遇。

“像苦瓜这样的小品类,许多种业龙头企业也许看不上,反倒给我们提供了发展机会。”汤永强说,更重要的是,市面上的苦瓜品种都值得重新做一遍。经过广泛走访调研,他发现,不同市场消费偏好差异化明显:东南亚主要类型为小果型苦瓜;中国大陆地区主要有绿珍珠瓜、白珍珠瓜和油瓜三大类型,不同地区又有更细的区分。随着气候、种植模式、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生产端与市场端对苦瓜品种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品种却不足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2010年,汤永强创办厦门农运来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不久后,他将自己的微信名改为“苦瓜汤”,头像也换成了苦瓜的拟人形象,以此表达专注苦瓜育种的决心。

挖掘“千米深”

冷门的事,有时候也是更难的事。虽然不用从巨头的虎口夺食,但汤永强创业初期遇到的困难一点也不少。

育种本身就需要耐得住寂寞,苦瓜概莫能外。一份来之不易的材料大约需要连续自交10代,才能获得基因型趋于纯合的亲本材料。即便如此,用它们配置出来的杂交组合,最后能否脱颖而出,仍是未知数。不过,可喜的是,福建的光温条件为苦瓜育种提供了天然优势。尤其是在厦门,苦瓜从播种到瓜熟蒂落,一年可以重复3代以上,大大缩短研发周期。

比起怎么做,更难的是做什么。

“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苦瓜品种?”汤永强说,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必须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为了找准“痛点”,育种团队去田间地头找农民聊,去批发市场找批发商聊,去农贸市场找消费者聊。全面复盘后,他们梳理了各方需求:对农民来说,要好种;对批发商来说,要好运;对消费者来说,要好吃。

“痛点”对应的正是育种目标。看似简单的六字真言,要集中体现在一个品种上,并不容易。

农运来公司育种团队广泛调研后发现,凡是抗病性、抗逆性、适应性强的苦瓜品种,大多具有粗壮的茎秆。为此,他们开始海量搜罗茎粗的苦瓜资源。2012年,一株其貌不扬的苦瓜进入视野。一般的苦瓜茎秆不过拇指粗,但它足有胳膊粗。酷暑烈日下,许多苦瓜叶片都蔫了,唯独它精神抖擞。大家如获至宝,通过连续2年杂交分离,终于获得其茎粗基因。

进一步调研,育种团队又发现,皮糙肉厚的苦瓜品种在市场上反而更受青睐。原因很简单,果肉厚实意味着耐储运,不怕颠簸,货架期更长,吃起来口感也更好。根据这一特性,育种团队天南地北搜寻资源,成功将肉厚基因导入到骨干亲本当中。

慢慢地,茎粗与肉厚两大硬性指标成为农运来公司苦瓜品种的标配。但这仅仅是基础配置,一个品种要赢得市场,既要没有短板,又要有突出的长板。农运来公司的策略是:洞察不同细分市场的偏好,量身定制适配品种。

山东寿光是中国蔬菜产区之一,也是苦瓜生产集中区。汤永强发现,当地苦瓜品种供需两端出现了错位:市面上卖的大多是“溜肩”品种;农民想要的是“平肩”品种。所谓“溜肩”“平肩”,其实是果肩形态上的区别。一般来说,果肩越平,商品性更好,单果重量更大。汤永强视之为新的突破口,着重在改良果肩形态上下功夫。2016年,新品种“春秋”首次投放寿光市场,一炮而红。最高峰时,该品种在寿光的市场份额高达90%,成为当之无愧的爆款。

“农运来夏朝”“春秋”“秦朝”“十国”“大明”……在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支持下,汤永强带领着农运来团队,在苦瓜这一细分领域精耕细作。用他的话说,就是专注“一米宽”,挖掘“千米深”。

尽管企业体量与种业巨头不可同日而语,但农运来公司对研发投入一点也不吝啬,每年用于育种研发的资金超400万元,占企业营收的40%以上。随着一批以中国朝代命名的“爆款”品种以黑马姿态出现,农运来公司终于在苦瓜种子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其苦瓜种子供应量在苦瓜单品领域位列全国前三。

走向“小而强”

李洪龙与汤永强几乎同时进入苦瓜领域。和农运来公司一样,他所在的福建田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也选择了差异化品种创新路线。“考虑到各地区种植习惯、管理方式、饮食口味的不同,我们选择了‘一地一种’的发展策略,为各地定制各具特色的苦瓜品种。”李洪龙说。

在福建闽北地区,越夏栽培是主流,就推出耐热苦瓜品种“奇胜308”;在福建闽南地区,早熟品种是刚需,耐低温的苦瓜品种“玉丽”牢牢占据市场;在四川,一款可以从深秋连续采收到第二年年初的秋延品种“品越3207”,一下子打开了市场……得益于精准市场定位,田美种业在省内外苦瓜主产区不断开疆拓土。其苦瓜育种规模位居全国前列,苦瓜种子市场份额闯入全国前三。

作为苦瓜种业的中坚力量,田美种业还投身于苦瓜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和评价,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种质资源库建设等基础研究。目前,田美种业已收集了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丰富多样的苦瓜种质资源近1400份,已申报苦瓜植物新品种权56个,其中18个获得授权,授权量位居全国第一。

在田美、农运来等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福建在苦瓜种子这条新赛道上成功实现弯道超车,占据全国苦瓜种子市场50%以上的份额。对于未来,这两家代表性企业的态度同样一致:继续聚焦“一米宽”,挖掘“千米深”,甚至“万米深”。让苦瓜摆脱“苦”的刻板印象,变得更好吃;选育功能型苦瓜品种,让这一传统药食同源蔬菜成为健康食品的新选择;与科研院校合作,创新分子育种等现代育种手段,加速品种创新进程……

专攻细分市场,打造单品冠军,已成为不少福建种业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

青梗菜种子年销量50多万公斤,年推广面积超180万亩,全国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花椰菜种子供应量占全国70%以上,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水果玉米种子在全国市场占比超65%,引领全国水果玉米产业发展;自主育成的叶菜甘薯品种“福薯18号”,在全国叶菜甘薯品种中推广面积最大,占种植总面积的75%以上;空心菜种子占据全国90%市场份额……

从这些“冠军”的成长之路,不难看出,福建特色优势种业正凭借鲜明特色走向“小而美”“小而强”。

“多山、沿海的自然禀赋,成就了福建农业丰富的多样性资源。”福建省种子总站站长赵杰樑说,福建坚持走特色路、打特色牌,因地制宜地建设特色现代农业。种业发展,同样应该立足资源优势,适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芯”名片。

在发力特色优势种业的过程中,一批具有核心研发能力、产业带动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的代表性企业迅速成长。

“近年来,我们已先后开展四轮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实施福建省种业企业培优项目,重点支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国家育种联合攻关企业和省内优势种业企业开展育种创新,加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培育力度,着力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种企矩阵。”赵杰樑说。

上个月,在鲜食玉米种子领域经营多年的厦门华泰五谷种苗有限公司,获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A证)。至此,福建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数量增至4家。

“育繁推一体化,是种子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赵杰樑说,持有A证的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具有科研育种能力强、生产经营规模大、生产经营行为规范等特征与优势。近年来,福建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动育种人才、技术、资源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以打造更多冠军企业与冠军种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开幕   5月22日,由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共同主办的2025上...
AI商业应用空间有望持续拓展,... 截至2025年5月22日 10:06,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931582)上涨0.20%,成分股士兰...
长沙地铁6号线累计运送乘客超4...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22日讯 (全媒体记者 吴鑫矾 通讯员 王也 李如洋)5月22日,由广州与长...
公募降费潮涌,千只低费率基金诞...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近期,公募基金行业降费潮持续涌动,易方达、鹏华、华夏等多家头部公募接连宣布调低...
西安航天管委会成功举办Deep...   西安航天管委会成功举办Deepseek与人工智能专题讲座  航天讯日前,西安航天管委会在管委会会...
5元以下产品成主流 团购批发模... 转自:安庆新闻网  随着气温持续攀升,雪糕市场迎来一年一度的销售旺季。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与往年“雪糕...
两大智慧阅读平台亮相高新区 构... 近日,两大智慧阅读平台在高新区精彩亮相,为当地的阅读生态注入了全新活力。这两大平台巧妙地构建起了“云...
司法部:正在研究制定行政执法人... 5月22日,司法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局长刘波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涉企行政执法中还存在着粗暴执法...
远洋建管签约天津京津国际中心文...   近日,远洋集团旗下代建平台——远洋建管,成功签约天津京津国际中心文商旅综合体,为超高层地标项目提...
宏达电子涨2.00%,成交额1... 5月22日,宏达电子盘中上涨2.00%,截至10:33,报35.64元/股,成交1.16亿元,换手率...
海泰新光涨2.12%,成交额2... 5月22日,海泰新光盘中上涨2.12%,截至10:28,报40.47元/股,成交2053.49万元,...
鹏欣资源跌2.00%,成交额1... 5月22日,鹏欣资源盘中下跌2.00%,截至10:20,报4.41元/股,成交1.64亿元,换手率1...
港股异动 | 高鑫零售(068... 高鑫零售(06808)早盘涨近7%,截至发稿,涨5.37%,报2.16港元,成交额港3200.85万...
威唐工业跌2.06%,成交额3... 5月22日,威唐工业盘中下跌2.06%,截至10:25,报13.78元/股,成交3831.67万元,...
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举行—— ... 近日,以“共创健康世界”为主题的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正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大会审议通过了被视为具有“里...
高德红外涨2.09%,成交额1... 5月22日,高德红外盘中上涨2.09%,截至10:24,报8.81元/股,成交1.71亿元,换手率0...
科创生物医药ETF(58825... 截至05月22日10:19,科创生物医药ETF(588250.SH)上涨0.10%,其关联指数科创生...
“23绿城房产MTN002”将... 观点网讯:5月22日,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发布2023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付息安排公告。公告显示,该...
“隧道拍照打卡”不能仅罚20元... 转自:上观新闻上海新华路隧道因光影斑驳的“港风”氛围,意外成为社交平台上的“出片圣地”。年轻人们涌入...
治理算法推荐乱象!中央网信办督... “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针对网民反映强烈的算法推荐加热低俗信息、加剧“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