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日报
□胡潇文
巨型落地窗,丰富的咖啡、简餐,时尚文艺的装修……近年来,网红书店不断涌现,一些书店以装修取胜,吸引很多“只打卡不阅读”的顾客,赢得了流量,却淡化了阅读氛围,让书店失去本真的味道。
尤其在当下,各大城市涌现出很多“图书小镇”“咖啡小镇”等网红书店,以咖啡“卖座”,提供自习空间,为了节约成本,陈列着塑封包装的书籍,并明确要求“禁止拆封”,冲淡了人们与书籍相约的悠闲与自在。
书店增加网红元素无可厚非,精美的装修,时尚的设计,吸引流量,扩大知名度,也能提升书店对读者的吸引力。但当充足的自习位与“塑封书”、装饰书形成反差,当“禁止拆封”的提示取代了“欢迎翻阅”的邀约,这种经营逻辑下,书籍沦为文艺布景中的道具,书店的价值也在精细的成本核算中被悄然消解。
书店的定位与边界不仅要清晰地印在书店经营者心中,也应照进公众内心。从“偷得浮生半日闲”到“漫览一过,遂书末简”,都道出了爱书人期待在书店获得的精神享受。书店制造的这种“时光偷感”,让人摆脱俗务,体会到岁月的真意。如果没有了自由翻阅的书籍,这种文化体验感觉也便成了无源之水。
书店是提供慢阅读的重要空间,书与读者应是书店主角。纵观全国,诚品书店以选书品位定义场所气质,东京茑屋书店以美学展现空间叙事,流量与深度可以兼得,关键在于经营者要对书有一定的敬畏之心。
因此,书店可以追求网红效应,更要兼顾读者的阅读需求,合理的空间设计、精美的装饰之外,唯有让书籍重归C位,让“网红”走向“长红”,才能让书店回归本真,吸引更多人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