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促消活动超1000场,举办音乐节演唱会超120场
5月21日,记者从成都市发展改革委获悉,近日,成都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多部门印发《2025年成都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围绕升级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创新消费场景、促进增收减负、优化消费环境等六方面提出26条重点任务,全面推动消费扩量提质增效。
《实施方案》明确,2025年成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服务消费零售额占比超50%。打造特色消费场景100个以上,举办大型音乐节、演唱会等120场以上。组织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1000场以上,力争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消费400亿元。
升级大宗消费
推动汽车消费流通改革,计划供应商品房12万套
《实施方案》提出,加力消费品以旧换新。用好汽车、家电、电子产品、家居、电动自行车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政策,保持大宗消费规模稳定增长。其中,对消费者需求较大的产品,采用“地方补贴+商家补贴+产品让利”的方式,拓宽补贴范围,激发更大消费潜力。开展二手商品流通试点,推动创新二手商品流通方式,规范二手商品流通秩序。
在推动汽车消费流通改革上,成都争创国家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城市。例如,发展汽车后市场消费,推出一批“汽车+”消费场景,推动文旅、体育与汽车消费深度融合。扩大二手车交易规模,持续落实好二手车经销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加快推广充电桩统建统服模式,探索扩大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应用场景等等。
在改善住房消费上,成都2025年计划供应商品住房12万套,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395个、城中村改造63个,更新片区27个。扩大住房公积金使用范围,支持电梯更新提取公积金。加大租房提取支持力度,持续推进提取住房公积金按月直付房租模式。
《实施方案》明确,开展“百万商家上线”行动,创新发展即时零售、闪电仓、无人车配送等新模式,释放数字消费潜力。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发展,加速推动自动驾驶、智能穿戴、超高清视频、脑机接口、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推广,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
促进居民就业增收
新改扩建基础教育学校75所、新增学位5万个
在实施居民就业增收促进行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要稳定居民就业。对此,成都将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建设城区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就业服务圈,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以上。
同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和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健全涉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推动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返乡入乡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
对于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强化教育支撑、提高医疗养老保障,《实施方案》均作出了部署。例如,推进全市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全部提供儿科服务。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扩大普惠托育供给,备案托育机构中普惠性托位占比提升至60%以上。新改扩建基础教育学校75所、新增学位5万个,加大普通高中学位供给力度。持续落实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户籍限制,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推动试点范围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应保尽保等等。
保障休息休假权益
营造良好消费氛围与放心消费环境
《实施方案》明确,要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鼓励带薪年假与小长假连休,依法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定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严查违法超时加班行为,督促企业依法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分类分级简化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假期外出报备手续。鼓励区(市)县和学校根据实际探索中小学春假。
在营造良好消费氛围上,成都要结合重点消费场景特点,按照周末、节假日、重大保障三种模式,统筹装饰布置、城市照明、市容市貌、园林绿化等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保障重点区域道路景观效果,烘托节日氛围。其中强调,按需做好夜间消费集聚区域的经营活动场地、公共交通运力、临时停车泊位等配套保障工作。
对于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成都将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引导更多经营者参与放心消费承诺,新增“放心舒心消费基础单元”不少于150家。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和导游执业行为,严厉查处不合理低价游、强迫购物。优化食品安全、计量保障、明码标价等诚信经营环境。创新消费纠纷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多元化解,将消费维权工作纳入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大型企业健全消费纠纷解决体系。试点推行“消费纠纷一键和解”,开展“满意消费都市圈”行动。
此外,还将完善城乡消费设施。成都将深入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实现17个涉农区(市)县全部具备县级物流配送中心。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