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邯郸网络广播电视台
180余万志愿者共筑“英雄城市·大爱唐山”
“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
在唐山市路南区国防楼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共享爷爷奶奶”成员正在陪伴孩子写作业。(河北日报资料片)河北日报记者 师 源摄“王老师,家里的电动理发器能用了,谢谢您啊!”近日,在唐山市路南区赵开楼社区居委会办公楼前,76岁居民潘小兰遇上“老帮老”志愿者王建业,连声道谢。“社区有了‘老帮老’志愿者,家里小修小补再也不用发愁了。”潘小兰满意地说。
老有所为,贡献“银发力量”。多年来,唐山市路南区“老帮老”志愿者为社区老人义务提供志愿服务,全市相继衍生出“银发力量”“我的好邻居”等多个志愿服务活动新典型,成为唐山志愿服务的一张金色名片。
作为全国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唐山市推动“双争”活动不断深入人心,将志愿服务作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创新志愿服务模式,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如今,全市注册志愿者180余万人,“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理念在唐山大地蔚然成风。
厚植沃土,凝聚向善向上力量
繁忙路口,“红马甲”忙着疏导交通;养老院里,志愿者给老人送去贴心陪伴……在唐山,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扮靓了城市,温暖了市民。
唐山的志愿服务工作起步早,起点高。1976年,大地震过后,无数爱心人士通过扶孤助残行动,拉开了这座城市志愿服务的序幕。从1990年起,唐山连续35年开展“月评学雷锋十佳事迹”活动,1993年,共青团中央开展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唐山形成了有建制的志愿服务组织,1994年,在河北省率先成立市级志愿服务中心,2003年成立全省首个市志愿者协会……
“谁说雷锋没户口,唐山雷锋月月有!”为推动志愿服务精细、长效、常态管理,唐山市精心布局,积极构建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四梁八柱”,先后出台《唐山市志愿服务条例》等一系列文件,推动全市志愿服务快速发展。
志愿者队伍建设是开展志愿服务的基石。唐山市通过分层引导、分类施策,先后成立疑难重症医疗援助等10支市级志愿服务大队,注册志愿服务团队近8500个,组织党员、青年等群体建立群体志愿者队伍,统筹协调网络文明、生态环保等领域建设行业志愿者队伍,引导家电维修、法律咨询等相关人员组建专业志愿者队伍,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志愿服务网络体系,推动志愿服务精准触达。
让志愿服务有场所、有队伍、可持续,唐山市不断整合资源,依托文化场馆、公园景点、暖心驿站等地设立志愿服务站点2623个,构建起覆盖广泛的志愿服务阵地体系,打造出更加亲民便民惠民的“幸福地”。
4月24日,唐山市路南区赵开楼社区“老帮老”志愿服务队队员帮助社区老人换衣服。河北日报记者师源摄培育品牌,擦亮城市文明底色
5月10日,一场“寸草心爱老敬老”志愿服务活动在唐山市开平区泰居养老公寓举办,志愿者为老人打扫房屋、义务理发,现场温情满满。
以志愿服务托起幸福“夕阳红”,唐山市开展“寸草心爱老敬老”志愿服务,打造“1+6+N”服务体系,各县(市、区)均建立1支县域志愿服务队,设立综合服务等6个专项小队,每月定期定向开展清理卫生、预约挂号等N项为老志愿服务。
活动开展6年以来,累计开展8740场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时长151万小时,参与青年志愿者33.3万人次,形成了独具唐山特色的“寸草心爱老敬老”志愿服务品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唐山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志愿服务品牌化发展,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归属感。
“爱心爸妈”志愿服务品牌,吸引1306个爱心爸妈、爱心妈妈团,为缺少亲情陪伴的孩子们撑起一片爱的天空;15名老年志愿者成为“共享爷爷奶奶”,为社区儿童提供课外辅导等服务;“关爱我的残疾人邻居”志愿服务品牌汇聚6000余名志愿者,服务残疾人10万余人次……
一项项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一个个志愿服务品牌的建立,传递着真情与温暖,也让志愿服务成为城市的文明底色。
“志愿服务品牌化,提升了志愿服务影响力,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志愿服务中来。”唐山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以2024唐山马拉松为例,活动吸引数千名志愿者参与,“红马甲”用志愿服务点亮了这座城市的文明之光。
智慧赋能,掀起志愿服务热潮
打开“幸福唐山”App,“志愿唐山”的图标特别显眼。点击进去,志愿服务、爱心商家、积分商城等板块一目了然。
让志愿服务更有“智慧”。2024年,唐山市创新“平台+”志愿服务新模式,打造志愿服务积分奖励回馈平台,以服务得积分、以积分获礼遇,提升志愿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品牌化水平,形成“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浓厚氛围。
激励全社会崇德向善,平台将志愿服务审核权下放到基层社区,将志愿者和志愿团队注册、服务项目发布推送到公众面前,进一步扩大志愿服务范围。
5月20日,唐山市路北区果园镇大官庄村村民张秀芝用积分兑换了两节老年书法体验课。
多年来,张秀芝带领130余人的志愿队雷打不动开展街巷清扫。“清理街巷攒下的积分,换成了充电的‘精神食粮’。”张秀芝说,现在队里130多人都养成了定期上线“攒积分”的习惯。
在平台的志愿服务板块,可以看见自己的累计积分和年度积分。凭借累计积分,志愿者可以享受爱心商家提供的优惠折扣;凭借年度积分,可以进行物品兑换。“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能够被认可,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张秀芝说。
推动志愿服务由“单向流动”向“双向循环”转化,唐山市依托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单位,组建唐山爱心商家等6大爱心联盟,动员1.21万个商家加入平台,让“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氛围更浓。
小平台蕴含大能量。唐山市以完善升级积分系统为抓手,将网格员全面纳入志愿者队伍,实现志愿者、网格员“双管理”协调联动,为网格服务注入新活力。同时,将积分制度向乡村全面振兴、社区治理等领域延伸,并对爱心商家公益捐助等善行义举进行奖励,推进积分奖励回馈制度在更广阔领域发挥作用。(河北日报记者 郭 猛 师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