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中煤鄂能化公司乌审召分公司应用国产催化剂在聚烯烃中心装置成功完成聚丙烯抗冲产品转产,这在国内尚属首次,突破了国内同类企业生产长期依赖进口催化剂的技术瓶颈,标志着聚丙烯抗冲产品生产实现了“国产催化剂应用-工艺操作技术”全体系自主可控,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特种催化剂生产应用的空白。
聚丙烯抗冲产品生产具有操作难度大、工艺联锁复杂等特点,催化剂作为其中的核心技术长期依赖国外,面临供货周期长、成本高等挑战,特别是中高端产品生产对进口催化剂的依赖程度更高。
面对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中煤鄂能化公司与国内催化剂厂家开展多次技术交流,通过深度整合催化剂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鄂能化公司在生产运营、工艺技术领域的深厚积淀,协同创新实现催化剂关键技术突破,为国内同类企业提供了国产化方案。一是算法赋能精准预测。基于催化剂平行数据对比分析,利用先进过程控制系统与已有工艺数学模型对转产过程进行模拟与预测,精准制定关键技术控制指标;二是全流程风险管控。依托催化剂实验室、中试过程及结果分析,对催化剂性能风险、试用过程风险进行再评估,制定专项技术管控措施,确保国产化试验风险可控;三是技术体系成果深入应用。根据前期生产数据与技术经验总结,采用多项技术创新与工艺优化措施,系统性解决了国产催化剂应用难、切换不稳定等问题以及单耗能耗高、低稳定性、过渡料多等技术瓶颈,为国产催化剂高效应用提供技术保障。
此次抗冲产品催化剂化的成功应用,验证了国产催化剂技术与生产技术方案的可行性,预计可降低催化剂成本约30%以上,实现降本增效。生产的聚丙烯抗冲新产品LC1813-01、K8303以及差异化牌号EPS30R,可广泛应用于重载部件、汽车部件等制品,市场需求较大,对提升市场差异化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中煤鄂能化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已完成多项国产化应用,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将继续与国内相关院校、企业合作,加快推进高端聚丙烯产品研发步伐,为后续高性能、高附加值、流通性好的差异化牌号开发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