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这个月,纪念“五卅”运动100周年。当年惨案发生之际,一位大学老校长为何出面保护上海工会领导人?5月21日,作为“图像证史”系列研究“三部曲”的收官项目,800余幅历史照片形成一部《图说光华大学》,多件珍贵图文资料证实光华大学首任校长张寿镛与李立三、刘少奇等人的爱国反帝故事。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图说光华大学》。
张寿镛拒绝签署文件解散工会
5月15日,上海日本内外棉纱厂第七厂停工,厂方与工人冲突中,工人代表顾正红中弹身亡,13人受伤,11人被捕,引发民众愤怒。5月30日,上海万余学生、市民游行抗议,遭巡捕逮捕百余人。群众前往老闸区捕房要求放人时,遭遇英籍捕头开枪,造成6人死亡、30余人受伤。惨案发生后,全国多地罢工、罢课声援。
事实上,作为华东师范大学前身之一,光华大学正是“五卅”后不久由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综合性大学。张寿镛这位创校校长执掌校政长达20年,之前历任浙、鄂、苏等省财政厅长,以及国民政府财政部次长等职。整整100年前的5月21日,他上任江苏沪海道尹,履新不久便爆发了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
1925年,五卅运动中上海总工会的游行队伍。
张寿镛以保护青年、爱国志士为先,与捕房交涉释放被捕全市学生。6月11日,17名被捕者终于获释。同时,他维护社会秩序,调和劳资矛盾,劝说商会制止罢市,并向相关部门报告情况。6月26日,他亲自持“政府负责交涉,商店请先开市”旗帜走向街头游行,劝导商家复业。
更值得注意的是,张寿镛反对查封中共领导的上海总工会。是年9月,中共领导的上海总工会遭巡捕查封,张寿镛闻讯后及时通知上海总工会负责人李立三、刘少奇等人撤离,免遭拘捕。同时公开反对查封行动,主张“工会改善则可,解散则不可也”,拒绝在相关文件上署名。
1925年9月12日,张寿镛在光华大学霞飞路开学典礼上讲话。
对于五卅惨案,张寿镛指出,“爱国之士无辜而死者数十人。其身死矣,而未死者哀其死,敬其死。”此外,张寿镛还督促修缮道路,保障奉军北撤,避免冲突升级,以一己之力履行职责与历史担当。
1925年6月3日晨,圣约翰学生为哀悼被日本刽子手所杀害的中国工人顾正红以及在南京路上牺牲于英帝国主义者手下的学生群众,在图书馆前降半旗。与美籍校长卜舫济发生冲突,激起全体学生脱离圣约翰,创建光华大学。该照片左下角有T.T.L.字样,正是拍摄者林泽苍(TzeTsang Ling)的姓名拼音缩写。
光华抗战损失达30亿元
“光华”乃光我中华之意,在革命战争年代却是命运多舛。1925年光华大学建校之初,得到王省三的90余亩捐地,光华大学于大西路(今延安西路,今东华大学)奠基。经十余年建设,至1935年建校十周年时,已建成中山路校门、大学和附中教学楼、宿舍楼等标志性建筑,校园设施日臻完善,校园气象蒸蒸日上。然而,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这座凝聚无数国人心血的校园,在日军铁蹄下遭遇灭顶之灾。
1937年11月,光华大学男生宿舍被炸毁前后对比照片。
“八一三”淞沪抗战后,大西路校园沦为战区,重要文件与仪器被紧急转移。11月9日至13日,在日寇炮火中,大礼堂、教学楼、宿舍、实验室等14处建筑化为废墟,图书馆珍藏付之一炬,据1945年12月校方上报教育部的数据,直接损失超过30亿元,间接损失达8000万元。
面对满目疮痍,张寿镛校长遥望火海,虽潸然泪下,却毅然破涕而笑:“我校为抗战而牺牲,自当随抗战胜利而复兴也!”据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馆长、《图说光华大学》主编汤涛介绍,当时光华在捐地基础上投建校舍约40万元,这片校园若按当今土地价值核算,仅百亩土地就价值40个亿。
1945年12月光华大学填报抗战期间财产损失报告表。
为保存教育火种,1937年12月,光华大学在四川成都设立分部;1941年底上海孤岛沦陷后,学校更名为诚正文学社、格致理商学社、壬午补习社,以隐晦名义坚持办学,一校两地在困境中延续育人薪火,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守护教育文脉不断。
汪道涵携亲友共28人投奔延安
大学非大楼也,留得人才、留得青山。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具有反帝爱国传统的光华学子成立抗日救国会,积极宣传抗日、筹募抗日经费,支援抗日爱国运动。光华大学周而复、马子华、田间(童天鉴)等一批在校学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作家联盟,在当时文化战线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1931年9月,光华大学杨人伟、杨人倜请缨从军抗日。图为《民国日报》报道情形。
1937年春,汪道涵考入光华大学理学院数理系,插入本科二年级。是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他从光华大学回到安徽明光,创办《抗战日报》,组织“青年抗敌后援会”和演出队,以各种方式宣传抗日;8月,中共明光临时支部成立,任支部书记;10月中旬,毁家纾难,他与父亲汪雨相带领全家、中共明光临时支部成员及亲友共28人,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帮助下奔赴延安,受到林伯渠、叶剑英等亲切接见。
1938年,受中共中央委派,光华校友汪道涵从延安到湖北黄安县(今红安县)七里坪,历任新四军五支队办事处处长、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及县委书记,为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值得一提的还有,1939年,光华大学附中高二年级联合组队前往胶州路孤军营慰问困守上海租界的谢晋元部队官兵。学生们为官兵们表演歌舞等文艺节目,组织篮球队与部队士兵进行比赛,鼓舞士气。谢晋元将军则为学生刊物《嘤鸣》杂志题词“学习要自动”。
1939年,谢晋元将军为光华大学附中学生杂志《嘤鸣》题词。
据考证,1938年,中共地下党就在光华大学附中成立党支部,次年中共光华大学支部成立。党支部在抗战时期带领光华学生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解放战争时期领导学生参加“反内战、争民主、迎解放”等运动。他们为光华大学的完整保存,为迎接上海解放和新中国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比如乔石同志曾担任光华附中地下党支部书记,尉健行同志在光华附中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闻链接】《图说光华大学》四大篇章
第一篇“爱国爱群:声援五卅光华肇建(1925-1926)”,讲述“五卅惨案”后圣约翰大学师生抗议英帝国主义暴行,自主创办光华大学的历程。
第二篇“知行合一:巍巍学府为国储才(1926-1937)”,展现光华大学在张寿镛校长领导下,培养英才、广揽名师的辉煌成就。
第三篇“格致诚正:抗战烽火沪蓉办学(1937-1946)”,记录光华大学辗转办学的坚韧精神。
第四篇“日月光华:战后复校合并新生(1946-1951)”,回顾战后重建和大夏大学合并组建华东师大的历史进程。
原标题:《八百余幅图像证史:校长张寿镛“五卅”保护刘少奇等,校友汪道涵举家投奔延安》
题图来源:徐瑞哲 摄
题图说明:华东师大档案馆内的光华大学校门复原样。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徐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