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贝壳财经
上海环球港顶楼直升机停机坪。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俞金旻 摄直升机观光再回上海市中心。
直升机包机15分钟收费15000元,起降平台百米外便是居民区,有网友“鼓掌”出家门就可以体验“低空经济”,也有居民吐槽投诉太吵了。
5月19日,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上海环球港顶楼的直升机轰鸣声,划破了黄浦江畔的宁静。这条15分钟的低空包机观光航线,也标志着上海中心城区首条定制化低空航线正式开通。
5月20日中午,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到上海环球港顶楼看到,现场并没有直升机停泊。一块“定制低空航线”宣传牌标注了价格,3分钟-15分钟的飞行根据航线不同,价格从650元-15000元不等。
当天,上海环球港运营方一位负责人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昨天飞行结束后,已经收到不少附近居民投诉,5月20日上午已经和提供服务的第三方通航公司商讨解决之策。
5月20日,上海环球港顶楼并没有直升机停泊,一块宣传牌标注各项服务价格。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俞金旻 摄低空游打卡,居民投诉玻璃直抖
上海这条定制低空航线,宣传中称“航线启航,俯瞰魔都全景,浪漫值拉满”。
根据现场票务信息,环球港盘旋飞行,单人3至5分钟650元/人次,包机服务可乘坐5人,3至5分钟4300元/架次;环球港至陆家嘴空中飞行,单人15分钟价格为2520元/人次,包机可乘坐5人,15分钟收费15000元/架次。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现场还可以提供在停机坪上与直升机打卡拍照体验,5分钟收费68元。
5月20日,贝壳财经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进行了电话咨询,一位莫姓经理表示,该直升机低空航线为定制服务,是环球港商场与第三方通用航空公司合作,楼顶只是一个起降点,直升机并不长期在环球港楼顶停放,而是根据消费者预约,相对固定地安排低空飞行观光服务。
“目前我们计划在5月31日至6月2日端午小长假期间安排飞行服务,现在已经有消费者预约,到时候根据大家相对集中的时间统一安排飞行体验行程。”莫经理表示,一般直升机体验时间安排在上午10时至下午4点之间。“5月19日是我们首次飞行体验,已经有很多消费者前来咨询,目前咨询比较多的是环球港至陆家嘴的空中游航线。”
观光直升机起飞,附近地面居民却“很受伤”。上海环球港直升机起降点位于上海内环内的中心城区,四周有数十个小区。家住一高架之隔的居民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昨天(5月19日)一天都被直升机的起降声闹得没法休息,“起飞降落的时候动静大,本来我家就是靠高架,已经装了两层玻璃,但都挡不住直升机的声音,玻璃直抖。”
家住华师大一村的朱先生同样吐苦水,“在中心城区飞直升机起降不知道有没有什么规定,噪音影响我们附近居民,可以飞吗?”
对此,贝壳财经记者采访了上海环球港运营方,负责人梁先生称,已经注意到噪音这一问题。“昨天飞行结束以后,我们已经收到了不少附近居民吐槽,我们也是非常重视的,今天(5月20日)上午,就已经和提供服务的第三方通航公司在商讨解决之策了。”
梁先生表示,上海环球港顶楼直升机停机坪早已存在多年,以前主要用于应急直升机起降和航空医疗救援等,此番启用直升机低空游服务也是为了发展低空经济。“我们一定会高度重视噪声这个问题,及时与附近居民做好沟通和安抚工作,尽可能在发展低空经济的同时,对附近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上海环球港顶楼直升机停机坪周围是居民楼。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俞金旻 摄直升机游览一度叫停,噪声控制规范待推广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早在2015年5月,上海就有公司推出可以俯瞰世博园的直升机游览项目,然而短短两天之后,项目就被紧急叫停。因为飞行路线途经多个居民区,居民吐槽太吵了。
2024年10月,上海新空直升机有限公司运营龙华直升机场黄浦江陆家嘴低空游览项目,家住北外滩附近不少居民也曾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噪声太大。“周末节假日,白天黑夜不停地飞,飞机开过来的时候我家里玻璃窗在抖,谁吃得消。”
据了解,目前,上海城市低空飞行以传统燃油直升机为主,该类飞行器在悬停、低速飞行阶段平均噪声常超过70分贝,超过我国《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对居住区白天55分贝的限值。
有通用航空负责人指出,直升机作为低空经济的传统飞行器,本身不适合在大城市人口密集地区进行飞行,一般只能在医院、救灾或人口稀少等特殊场景飞行。相比之下,低噪音、对环境友好的飞行器才能在城市得到广泛应用。
通用航空业相关人士对贝壳财经记者介绍,由于我国低空空域开放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法规和监管部门分工存在盲点。对于噪声,没有硬性环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禁止民用航空器飞越城市中心区上空(除起飞、降落或者依法规定的情形以外),但并未对直升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的噪声排放设定具体限值或操作性标准。
不过,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个别城市已经着手出台标准。2025年2月,苏州在全国率先立项编制地方标准—《低空飞行垂直起降点噪声控制规范》。该标准明确提出低空飞行器噪声准入机制与技术规范,涵盖飞行垂直起降点的噪声要求、声屏障设计与实施、航路噪声控制、智能噪声监控与管理系统等内容。
据《苏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苏州计划到2026年建成1至2个通用机场和200个以上垂直起降点,相关噪声控制标准将为低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近年来,低空经济正以万亿级市场规模重塑城市发展格局。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达6702.5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1.5万亿元。而上海也在抢滩低空经济,“打飞的”正在逐渐成为现实。2024年5月,上海黄浦江低空夜游推出,游客可以乘坐直升机“空中打卡”陆家嘴夜色。同年8月18日,连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江苏昆山城市航站楼的直升机载客航线正式开通,这也是国内首条跨省定点低空载客运输航线。10月,苏州吴江至上海虹桥机场的直升机低空接驳航线开通。
根据上海市交通委员会规划,在2027年年底前,全面形成上海市低空公共航路网络架构,累计划设低空飞行航线不少于400条。
有低空经济专家提出,上海需要跳出“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在中心城区,可开发静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观光线路;在居住密集区,采用德国“城市空中交通走廊”经验,利用河道、高架等既有空间布局航线。这种精细化运营既守护了城市记忆,又创造了新经济增长点。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俞金旻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