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警察网
今年以来,福建省莆田市公安局积极探索“文化+治理”融合机制,将一缕缕文明乡风“吹”进千家万户,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安定。
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夕阳西下,海风轻拂。3月28日,在南日镇赤山岛上,渔民端着饭碗,穿过狭窄的石巷,围聚到村前广场,等待露天电影开场。即将放映的影片讲述的是邻里“起厝”(盖房子)的故事,“厝边居”(邻居)的土味方言搭配有趣剧情,引得人群笑声不断。
在莆田,“起厝”被视作家族兴旺的体现,也是家族传承的重要标志,由于人多地少及历史原因,邻里双方常因土地、宅基地边界问题引发矛盾积怨。“矛盾激化的时候,双方大打出手,好好的家都给毁了。”莆田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莆田市公安局加快从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开展群众听得懂、看得进的各类文化活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露天电影开放且接地气,群众乐于接受。莆田市公安局联合莆田市委网信办、莆田市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门,深入挖掘桐城六尺巷承载的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吸纳地方特色文化元素,拍摄了电影《莆田六尺巷·厝边居》,演绎群众身边的故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莆田市公安局创新推进电影巡映活动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部署开展“千警进千村,厝边有安宁”大型巡映活动,联动多方力量形成同频共振效应:以12个乡村示范点为标杆,统一场地、标准与活动规范,同步推进公益电影下乡工作,覆盖全市54个乡镇(街道)、800多个行政村及100多个社区,累计放映电影1000余场次。在现场普法环节,民警联合银行、通信公司工作人员设点宣传,发放反诈、禁毒等主题宣传资料5万余份。
文化搭台治理唱戏
近年来,莆田公安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挖掘盘活各类文化资源,通过“文化搭台、治理唱戏”,吸引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参与到和美莆田建设中来。
夜幕降临,在国欢派出所黄霞警务室前的空地上,当地一批“十音八乐”爱好者摆开乐器准备排演,过往行人不时驻足观看。“十音八乐”是一种说唱曲种和器乐演奏乐种,承载着当地群众深厚的情感与记忆。社区民警饶贤俊介绍:“当初他们没有排演场所,我们就主动联系安排到这里,一来二去就熟了,排演间隙他们到警务室喝茶,坐下来聊一聊,久而久之就成了我们的信息员、宣传员。”
莆田市公安局立足“派出所主防”职责,大力推行主动警务、预防警务,持续深化“两队一室”勤务运行机制,按照“一村(格)一警”配备专职社区民警、专职社区辅警、警务助理,持续深化警网融合精细治理,共划分警务网格224个,建强做优218个警务室,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
在莆田,莆仙戏广受欢迎,全市122个剧团年演出多达2.5万场,在中老年群体中人气颇高。莆田市公安局“以戏作媒”,深入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和“千长挂千所、万警进万村”工程,依托综治中心“一站式”阵地,在剧团演出间隙穿插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莆田市公安局组建退休老法官、老民警、老律师、老干部、老党员等“五老人员”以及“三官一律”(警官、检察官、法官、律师)调解员队伍,推动55个警务室与“党建+”社区邻里中心、“综治+”社会治理中心等党群中心同址办公,做到纠纷联调、隐患联治、治安联防、服务联办、平安联建。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莆田公安机关依托综治中心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180件,已化解1764件,化解率80.92%。
将矛盾化解在源头
化解矛盾纠纷,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莆田市公安局以莆田市委“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为抓手,调动社区民间文艺资源,编排了40余部平安法治小品小戏,开展法治小戏、法治短剧、平安赞句进社区、村居等活动,营造睦邻友好的和谐氛围。
莆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莆田市公安局引导各级各部门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汇聚平安莆田清风正气:仙游县以及涵江区、荔城区,有着蔡襄文化馆、李富祠、江春霖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一批文化场馆,当地公安机关用好古代廉吏文化资源,适时在展馆开展纠纷调解工作,促进矛盾纠纷化解。
莆田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林少雄表示,在基层治理中注入文化基因,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通过以文化人、润物无声,增强群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