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旋转起降、焊接火光飞溅、车辆川流不息……连日来,记者走进多个重大项目现场进行探访,在一派繁忙景象中深切感受到南宁城市发展的蓬勃脉动。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南宁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0.3%,比全区高11.9个百分点;占全市固投比重34.3%,占比创历史新高。全市新开工项目40个,同比增加1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个,同比增加6个。
一连串增长数字释放出全市上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强劲信号。今年以来,南宁市强化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力做好项目服务保障,以“抢拼意识”推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推动更多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为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按下“加速键”
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重大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是南宁市经济运行呈现向好之势的强力支撑。
广西隆安和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绿色新材料产业链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108亿元,是隆安县有史以来最大的工业项目。项目分两阶段推进,一阶段建设240万吨氧化铝项目,二阶段建设铝精深加工项目。
在240万吨氧化铝项目现场,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重型货车不断进出,近3000名建设人员同时施工。“自今年2月18日开工建设以来,目前大部分设备基础已完成,整体土建工作完成70%,设备制作及非标设备制作完成40%。”项目施工单位十一冶建设集团和泰项目部经理罗庆峰介绍,目前项目正加紧施工,计划于8月进入建设高峰期,确保今年年底具备试生产条件。
项目负责人、广西和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章金颀介绍:“一季度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亿元,预计二季度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10亿元,明年一季度形成新的工业增长点。”
得益于南宁市和隆安县提供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从审批、开工到建设驶上“直通道”,跑出了“加速度”。“未来,我们依托平陆运河和隆安港区宝塔作业区,年货物吞吐量可达800万吨,拉动周边物流业发展。今后,我们期待与全球伙伴共谋发展,助力南宁实现‘向海图强’,将项目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绿色新材料产业基地。”对于未来的发展,章金颀充满期待。
“改”出新天地
工业技改对扩内需、强投资、稳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南宁市紧紧围绕“两重”“两新”等重大部署,抢抓广西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政策契机,统筹谋划人工智能赋能新型技改,梳理推动了一大批基础扎实、带动力强的技改项目,以技术改造推动企业脱胎换骨,“改”出了新活力、新气象、新天地。
在位于邕宁区的南宁产投铝基新材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0万吨扁锭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人员头戴安全帽、身系安全带、手持电焊枪,全神贯注地进行钢结构的安装和焊接,熔铸车间的主体结构雏形初现。“该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总投资约2.5亿元。目前项目厂房桩基已完成建设,正紧锣密鼓开展厂房建设、设备选型和采购等工作,预计10月投产。”广西国潮铝业有限公司扁锭技术改造项目组生产负责人周雄多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熔铸车间生产采用熔铸—热连轧—冷连轧的生产工艺,向铝基新材料集团提供电池铝箔坯料、电池壳坯料等生产所需的扁锭。该项目建成投产后,铝基新材料集团将建成从扁锭到电池铝箔的完整产业链条。
今年以来,铝基新材料集团以技术改造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仅用半年时间就实现年产20万吨新能源电池铝箔技改项目(二期)全线贯通投产,较同行业同规模新建项目常规建设周期缩短18个月,助推集团新能源电池铝箔年产能突破10万吨。
“公司正在加快推进年产30万吨扁锭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并与兴宁区签约产投兴宁铝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助力南宁市加快建设千亿铝基新材料加工产业集聚区。”铝基新材料集团副总经理、工会主席陈知航说。
培育新动能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今年以来,南宁市充分发挥市领导联系服务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服务有标准、督查有依据、考核有结果”的工作要求,逐个项目分解节点目标和责任单位,推动南宁太阳纸业林浆纸一体化技改及配套产业园项目二期、广西弗迪电池二三模块项目、南宁东部新城高速数据传输产业园项目等重大工业投资项目提速建设,广西隆安和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绿色新材料产业链生产基地项目、南宁产投铝基新材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0万吨扁锭技术改造项目等重大项目顺利开工,培育了工业经济稳增长的新动能。
“我们紧盯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扩大有效投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持续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后劲;统筹谋划人工智能赋能新型技改,持续推动全市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纵深发展。目前,南宁市成功获批全国第二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是广西首个入选城市。”南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投资科副科长韦文基说。
项目投资提速增效,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21.7%,总量及增速均排全区第一,增速创历史新高;全市新签约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83个,总投资额384.21亿元,其中制造业总投资额占比达79.4%,皇冠储能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
重槌击鼓,号令催征。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发展。聚焦重大项目建设,紧盯产业发展布局,南宁市正努力把项目建设“施工图”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景图”,加快推动结构调整、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为全区经济发展作出首府应有贡献。
本报记者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