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梁赞英 通讯员张景生、王斌)“现在正是稻田插秧的大忙季节,除了我们两口子起早贪黑地干,还雇了5个人。”这些天,曹妃甸区十农场和新村稻农孙昌水一会儿到秧田起苗,一会儿到大田放水,忙得不亦乐乎。“今年我从村里承包了220亩稻田,自春耕开始,村干部们就天天往地里跑,水供应的充足,用电更是不发愁!”看着插秧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一株株秧苗把大地“染”绿,孙昌水脸上溢满笑容。
十农场有水稻种植面积34500亩,种植水稻历史已近70年。孙昌水是和新村稻田承包大户,每年都承包稻田200多亩,在十农场,像他这样承包百亩以上稻田的稻农有近百人。“主要是没有后顾之忧,农场和村里把服务全部做到位,我们承包户专心致志干活就行。”承包了兴唐村150亩稻田的稻农霍立好感触颇深。
近年来,为提高水稻产量和稻农收入,十农场除自筹资金外,还争取上级农业部门资金支持,将85%的田间路硬化,把近万亩低洼盐碱地改造成高产田。时下,十农场7个村队同时到了春种插秧大忙季,为让种植户按时保质保量插秧,农场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村队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组织强保障,以服务暖民心,以实干促进度,让党支部成为插秧大会战的“主力军”和“服务队”。
“每个抽水泵点都有专人值守,村队干部都在田间地头,确保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农场主管农业的副场长孙晓永介绍,预计5月25日前,农场插秧作业将全部完成,进入稻苗分蘖正常管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