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朱艳霞
5月17日,由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中国精算研究院主办的主题为“防范保险业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二届龙马保险论坛在北京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保险业如何发挥防风险职能、如何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如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等话题展开探讨。
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指出,推动行业转型,必须树立八大理念:坚持保险姓保、保险为民、可持续发展、服务实体经济、长期主义、差异化发展、坚守风险底线与科技支撑。
围绕行业改革重点,梁涛深入剖析当前保险业六个薄弱环节:一是普惠保险覆盖面不足,难以有效服务基层民生;二是再保险能力与我国经济体量不匹配;三是巨灾保险体系建设滞后,住宅保险覆盖严重不足;四是航运保险承保能力有限,难以支撑国家战略;五是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碎片化,标准缺失,人民群众获得感不足;六是资产负债匹配能力薄弱,影响行业稳健运行。他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改革破局、以科技赋能,补齐短板,构建普惠、公平、可持续的现代保险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保险力量。
中央财经大学校长马海涛表示,保险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健康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央财经大学重视保险保障相关学科的发展,积极推进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工作,努力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认为,风险分配通过契约完成,国家治理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就是风险分配问题。以健康风险为例,通过家庭支持、慈善捐助、商业保险、社会保险及财政补助等方式可实现部分转移,但广泛扩散后将演化为经济和社会风险的循环累积,增加社会不确定性与治理压力。
“在高度分工和复杂协同的现代社会,健康风险已非孤立事件,而是系统性问题,急需以战略视角重塑健康风险治理框架,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风险对冲机制。”刘尚希表示,面对健康风险挑战,应构建系统性、协同性的治理逻辑,推动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功能协同、制度融合。
中国再保总裁庄乾志称,未来10年是中国保险业的补缺口时期和大发展时期,加快保险再保险业改革发展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是深化金融功能的核心任务。他表示,要大力发展再保险市场,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安全保驾护航:一是要培育资本充足、治理规范、专业水平高的国家再保险公司;二是要加快中国再保险企业的“走出去”步伐,提升服务中国经济双循环和制度型开放的水平;三是要发挥再保险赋能行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功能价值;四是要重塑经营理念,摒弃传统发展模式,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所副所长吴萨表示,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同时人口新特征新趋势带来持续挑战,养老金可持续性问题、医保基金收支压力、消费市场规模下滑等风险产生。在有限认知、有限资源的背景下,可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来应对社会发展中的不确定性风险。保险业发挥着“经济安全网”“社会保障网”和“灾害防控网”的重要作用,可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未来大有可为。
据悉,本次论坛在12个平行会场举行了19场分论坛,共84位参会人员作了专题报告,涉及巨灾风险、智能保险、风险管理、保险交叉前沿、健康保险、财产保险、保险高质量发展等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