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湖州日报
文/图 记者 邵鼎
工信部、财政部日前联合公布了第二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入选名单,湖州成功入选,成为2025年浙江省唯一入选的地市。
开展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的背后,是国家以“点线面”协同技改的创新模式,为城市制造业发展注入全新活力战略布局。与首批试点相比,第二批试点在延续“点线面”改造框架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工业大模型、跨区域协同和资金管理优化等新方向,标志着我国制造业技术改造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索阶段。
作为全国唯一以“绿色智造”为特色的试点示范城市,湖州的入选绝非偶然。随着近年来,我市持续实施制造业全域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攻坚行动,这座江南古城正以技改之潮全面升级智造之芯。
高速增长下释放“强磁场”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澎湃浪潮中,当下的湖州正以技术改造为笔,勾勒出一幅传统产业蝶变跃升、新兴产业聚链成群的产业升级图景。
走进位于长兴县的浙江利羿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记者目睹了一场智能制造的“未来剧场”:近2000台CNC数控机床如银色方阵般整齐列阵,金属切削声与机械臂精准作业的节奏交织成工业交响曲。智能机械臂与技术人员默契配合,完成从产品抓取到智能分拣的全流程自动化操作,将数字化车间的效率提升至全新维度。“自动化生产线让我们的生产周期缩短40%,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78.3%,这充分印证了智造升级的澎湃动能。”企业负责人指着实时更新的数字大屏自豪地说道。
2024年,湖州以全省第八的经济总量,创造出制造业投资规模全省第五、增速全省第二的亮眼成绩单。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30.6%,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1.4个百分点,这组跃动的数字背后,是湖州坚持“向技术改造要生产力”的战略定力。
进入2025年,湖州这座城市以“四向十法”组合拳持续加码:政策端构建“设备更新贴息+零土地技改补助”双轮驱动体系,市场端搭建“千企咨询诊断”精准服务平台,金融端创新“绿色智造+绿色金融”融资模式,技术端打造“5G+工业互联网”创新联合体。一季度工业技改投资完成145.6亿元,同比增长27.5%,增速领跑全省12.7个百分点,连续10个月保持30%左右的高位增长,展现出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劲脉动。
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企业层面,对于参与技改投资的热情都表现得十分高涨热情,背后源于对追求新质生产力的强烈愿景。有关专家表示,当前城市竞争,是资源要素再分配。随着“两新”工作全面铺开,国家密集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谁能获得更多资源,谁就能在新一轮产业发展中取得优势。能否抓住机遇,关乎湖州未来。
“我市构建了多层次政策支撑体系,通过全方位对设备更新贷款提供贴息支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技改投资。”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零土地”技改项目中,全市实施分档补助政策,针对传统行业痛点,开展“千企咨询诊断”行动,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改造方案。
为破解企业“不会改、不能改”难题,我市建立专家咨询诊断机制,提供“一站式”技改服务。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零土地”项目审批流程,对符合规划要求的工业用地扩容免收土地价款。同时,创新“绿色智造+绿色金融”模式,对创新创业贷款提供1.5%奖励,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双化融合下激活产业基因
作为国家首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城市,湖州制造业的技改探索绝非单一的技术升级。锚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方向,近年来技改浪潮下的制造业尽显靓色。
“双化协同不是简单的‘1+1’,而是要构建数字化牵引绿色化、绿色化赋能数字化的生态闭环。”市经信局负责人道出转型真谛。在政策工具箱里,既有“零土地”技改分档补助、设备更新贴息贷款等真金白银的支持,也有“千企咨询诊断”行动、“最多跑一次”审批改革等精准服务。特别是针对传统行业痛点,湖州创新“一企一策”改造方案,让造纸、纺织等传统产业插上“数字翅膀”,焕发新生机。
在湖州制造业的肌体中,数字化改造的基因已深度嵌入。前不久,19个项目入选省2025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库,斩获超3000万元补助资金,项目数与资金量双双领跑全省,彰显着这座城市在数字化赛道上的领跑姿态。
这背后,是湖州独创的“诊断+改造+推广”全流程服务模式在持续发力——由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深入企业车间,为每家企业绘制“数字画像”,量身定制改造路线图,形成可复制的“行业解决方案库”。去年,湖州在全省率先实现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企业数字化改造投入突破10.25亿元,相当于每天有280万元资金注入产业升级的“数字血脉”。
与此同时,我市还把碳效评价融于技改投资,在绿色工厂创建的赛道上,湖州构建起“橄榄形”培育体系:二星级普及、三星级提升、四星级示范、五星级引领,形成梯次分明的发展格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市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10家、绿色园区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新增数均居全省前3;累计达到76家、8家和40家,分别居全省第2、第1和第1。全市还成功推动278家绿色工厂“提质升星”,创建市级绿色工厂108家。
创新绿色工厂提升贷等绿色金融产品,针对四星级、五星级绿色工厂企业,最高给予基准利率下浮10%的优惠,累计发放贷款591.3亿元,受惠企业1165家,减轻企业负担1.47亿元。
设备更新下撬动跃迁内核
时下的湖州工业领域,推进设备更新是一个热度较高的词汇。表面上看,这是技术的迭代、生产力的升级,但对于地方制造业而言,却是迎来了产业升级的又一个新风口。
随着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及《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市级财政金融支持政策意见》,一场席卷南太湖的设备更Hehson潮正持续推动着湖州制造向智而行。
2024年以来,我市抢抓国省“两新”“两重”重大政策机遇窗口期,率先在全省开展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创新出台“131”金融支持计划,鼓励企业扩大投资和实施技术改造。随着“两重”“两新”和一揽子增量政策集成效应,湖州生产较快增长,需求继续扩大,市场预期持续改善。目前该市31个“两新”项目被列入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资金盘子,获得支持资金5.04亿元,数量居全省第一位。
走进浙江创特新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偌大的车间里,整齐排列的各式加工机械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转。这是企业最新打造的超长超细切割钨丝数智化产线改造升级项目,生产的超强超细钨丝将应用在光伏领域大尺寸硅片的切割。“今年我们在项目上的投资已经超亿元,主要以设备更新为主,部分设备还在调试阶段,目前,产品在国内已经处于领先水平。”浙江创特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建学说。
“去年,技改投资为湖州整个制造业投资贡献了强大动能,为保持投资领域的持续活力,今年湖州已启动实施‘千企技改’行动,抢抓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聚焦特色传统行业,开展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等,加快实施一批数字化、绿色化技术改造项目,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市将力争技术改造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保持在50%以上。
据悉,为保障专项行动的精确性和全面性,目前市经信局已开始对龙头企业、上市公司等优质企业进行全面摸排,重点聚焦产能发挥率高、产值增速快、行业景气度好的企业,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增资扩产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加强内生项目培育和服务保障,力争实现规上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
……
站在南太湖之滨,湖州正以技改投资的“关键变量”,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当智能制造的星光照亮传统产业转型之路,当政策创新的暖风激活企业创新基因,这座千年古城正以崭新的姿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时代卷轴上,书写着向“新”而行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