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大学“圆梦”辅导员工作室深入贯彻国家资助政策,创新构建“34581”协同育人支持体系,通过多维度协同合作,为高校特殊困难学生提供精准支持,助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具体案例及启示
针对某学院某困难学生A,“圆梦”辅导员工作室探索了如下的资助育人工作路径。
(一)主动谈心谈话,给予资助帮扶
从新生开学军训开始,观察了解到学生A整体穿着打扮比较朴素、日常开销比较节约、宿舍用品比较简陋,且性格比较内向,不擅长表达需求,但是军事技能训练非常刻苦,内务整理非常标准,反映出该生内在具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通过多次主动进行谈心谈话,了解到该生从小父母便离开,随爷爷奶奶长大,成长路上处于父爱、母爱缺失的状态,很多时候需要强装坚强。针对这个情况,辅导员积极帮助该生完成贫困认定、申请国家助学金、办理助学贷款,与此同时,帮助该生寻找到学生助理勤工俭学的机会,最大限度减轻经济压力,确保学习没有经济方面的忧虑,创造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动态了解情况,提供脱困意见
学生A在担任学生助理和班级学生干部期间,辅导员常态化与该生保持沟通和联系,及时掌握该生心理状态、思想状况及学业情况,针对遇到的学习问题,主动对接专业教师提供帮扶指导;针对遇到的工作问题,主动帮助其了解常用办公软件使用技巧,掌握做好助理工作、班级工作的方法,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腾出更多时间用于学习;针对遇到的心理问题,主动邀请学生吃饭聊天,在轻松的氛围下了解学生遇到的情绪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尤其是鼓励该生积极发挥班委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工作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散发自己的魅力,营造全面发展的身心状态。
(三)创造发展条件,鼓励锻炼能力
在学业方面,积极指导学生A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参加各种形式的专业比赛、知识竞赛,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实现学术成果的转化应用,积极帮助该生梳理总结项目研究成果、比赛竞赛经验,撰写、发表学术论文,为争取创新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积累荣誉和成果。在活动方面,鼓励支持学生A利用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等上台讲话的机会,锻炼自己的胆量和能力;利用学生助理、学生干部的平台,锻炼与教师沟通交流的能力和抗压抗挫能力;利用运动会、社团活动等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活动策划能力;利用三下乡、公益志愿活动等增强实践应用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另外,通过申请入党、参加党支部活动等方式来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提升个人党性修养。
(四)工作成效
通过接近一年半时间的教育帮扶,学生A获得2023-2024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创新奖学金,获得2023-2024学年重庆科技大学优秀共青团员、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精神文明建设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绩点排名专业前5%,操行得分专业前1%,参与科研项目1项,参与“挑战杯”比赛获得校级“银奖”,参加其他比赛竞赛也多次获奖。
(五)经验启示
案例展示了资助育人与学生全面发展的紧密关系,说明经济资助是解决学生后顾之忧的基础,全面发展是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高校既要注重“资助”,也要强化“育人”,要给予受助学生学业辅导、科研教育、竞赛指导、心理帮扶等多方面的支持,帮助学生实现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这种“资助+成长”的模式不仅体现了教育公平的理念,也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诚然,资助育人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想要帮助、带动全校尽可能多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还需要强化就业育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心理育人等,唯有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协同配合,才能开创高校学生工作三全育人的新局面。
二、“34581”协同育人支持体系的构建
(一)三大育人主体,形成协同合力
“34581”体系以“学校、家庭、社会”为三大育人主体。学校主导资助政策与育人计划,提供物质帮助与成长平台;家庭积极参与学生成长,与学校协同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社会提供资源与平台,支持学生实践与创新创业,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二)四大支持平台,提供全面保障
一是经济资助支持平台,精准识别特殊困难学生,提供个性化资助服务,通过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等方式,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二是心理健康支持平台,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培养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三是能力提升支撑平台,分析学生学业表现,开展课程培训、专业讲座等活动,提升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四是社会实践支撑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培养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完善五大育人环节,实现全程关爱
一是入学引导,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了解资助政策与育人计划;二是过程关爱,关注学生学习与生活,及时提供支持与帮助;三是能力提升,通过培训与实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四是就业指导,提供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五是感情回馈,引导学生感恩回馈,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把握八大关键要素,确保体系有效运行
一是精准识别,通过调查与数据分析,准确识别特殊困难学生;二是个性化资助,根据学生需求,制定精准资助方案;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服务,帮助学生建立健康心理认知;四是职业规划,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五是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增强社会适应性与竞争力;六是家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形成共育合力;七是社会支持,争取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八是反馈评估,建立评估机制,持续改进资助育人工作。
(五)聚焦一个协同育人核心目标,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34581”体系以“立学、育心、扶志、成才”为核心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念,关注心理健康,激发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34581”协同育人支持体系,重庆科技大学“圆梦”辅导员工作室有效提升了资助育人成效,为特殊困难学生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助力越来越多的学生实现人生梦想。
(3名作者均系重庆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向专职辅导员)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上一篇:当AI撞上“青春热线”
下一篇:谷歌AR眼镜单镜设计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