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朱嘉乐 通讯员 许咏怡 李敏
70岁的颜阿婆(化名)曾因严重脊柱畸形,腰背弯成近90度,只能盯着脚尖生活。经过广州专家团队手术治疗,她重新挺直了脊梁。5月21日是“世界脊柱健康日”,专家表示,老年脊柱畸形患者并不少见,很多老人把腰背弯曲当作自然衰老,其实这是脊柱在求救!
从腰酸到“折角”人生
颜阿婆长年在粤西的田间地头劳作,十年前开始与腰痛为伴。起初颜阿婆以为这是劳累过度所致,认为吃些止痛药熬过去就好了。
久而久之,颜阿婆的腰痛越来越频繁,药物止痛的效果越来越差。更严重的是,她只要开始行走,腰背便会向前弯曲至90度,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折角人”,原本简单的家务活变得异常艰难,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颜阿婆的子女带她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主任江晓兵教授门诊就诊。入院后经检查,诊断为退变性脊柱后凸畸形、腰椎管狭窄症。
江晓兵指出,退变性脊柱后凸,椎间盘退化、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共同“偷走”了老人的挺拔身姿。若不及时干预,不仅影响心肺功能,更可能因神经受压导致瘫痪。
经过一系列准备,医护团队为颜阿婆开展脊柱后凸截骨矫形、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术后第七天,颜阿婆的腰背重新挺直了。
别让父母的背影越弯越低
“老年脊柱畸形患者并不少见。”江晓兵指出,子女们可以注意父母是否有这些变化:炒菜时越来越费力地仰头看油烟机,散步时习惯性扶着腰、越走越慢,照相时总说“别拍全身,显驼背”……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脊柱畸形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临床观察,60岁以上人群约30%存在不同程度的脊柱退变,其中约5%-10%可能发展为严重畸形(如后凸超过60度)。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赵玉表示,持续性疼痛可能是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或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信号,须及时干预。此外,“补钙就能治驼背”也是比较普遍的认知误区,骨质疏松虽是诱因之一,但已形成的结构性畸形需综合治疗(如支具、康复或手术),单纯补钙无法逆转。
链接:如何守护长者脊梁
对于守护长者脊梁健康,江晓兵给出三点建议:
1、预防为先:定期检查,科学补钙。骨质疏松是老年人脊柱变形的常见原因。50岁后应每年检测骨密度,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和维生素D。日常饮食可多摄入牛奶、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质的食物,同时适度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
2、运动强脊:适度锻炼,增强肌力。推荐太极拳、游泳、靠墙站立等低冲击运动。
3、及时就医:早诊早治,避免恶化。若出现持续腰背痛、身高缩短超过3厘米、行走不稳等情况,应及时到脊柱专科就诊。轻症可通过康复训练、支具矫正,严重者则须手术干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