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黑龙江日报
同江地处松黑两江交汇处。
雪地摩托展示。
同江赫哲族舞蹈。
赫哲族鱼皮画展示。
美食品鉴区。
展区现场。□贺东旭 王艳云 本报记者 刘大泳
在第三十四届哈洽会的众多展厅中,同江展区集结40+龙头企业、100+明星展品,在占地105平方米的独立展位惊艳亮相。作为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口岸中唯一同时拥有水运、公路、铁路三类开放通道的城市,同江市重点围绕“鲟鳇之巅、赫哲祖源、同三起点、百年口岸”四个区和跨境电商“一中心”精心布展,让千年渔猎文明和数字贸易在此交融、相映成辉,向全球客商展现“界江明珠”转型升级新风貌。
鲟鳇之巅 文化美食新地标
走进展区,一条长3米、重600余斤的鳇鱼标本与动态交互式鳇鱼人偶吸引了众人目光,生动展示了同江鳇鱼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产业特色。这一被称为“水中活化石”的珍稀鱼类,催生出年产值超亿元的产业链——从皇家贡品演变为现代餐桌上的鱼子酱、鳇鱼水饺、鳇鱼火锅、鳇鱼粽子,到提取自鱼软骨的保健品,同江企业已开发出几十款深加工产品。
鳇鱼,在同江人的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餐桌上的珍馐美味,更是同江地域文化的重要象征。以舌尖美味为纽带,同江展区精心打造了全品类的鳇鱼美食矩阵。鳇鱼水饺,皮薄馅大,鲜香在唇齿间肆意弥漫;鳇鱼火锅,汤汁浓郁醇厚,令人回味无穷;赫哲族刹生鱼,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鱼肉的鲜嫩口感,风味独特;烤塔拉哈,外皮金黄焦脆,内里鲜嫩多汁,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鳇鱼粽子,巧妙地将鳇鱼的鲜美融入传统粽子之中,为人们带来全新的味觉享受。这些鳇鱼美食,不仅满足了游客对味蕾的极致追求,更让人们深入感受了同江独特的饮食文化。
“鳇鱼曾是皇家贡品,如今成了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同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指着一罐鱼子酱介绍。近年来,围绕地域特色大力发展全产业链冷水渔业,将鲟鳇鱼作为特色产业优先发展,全力促进渔文结合、渔旅融合发展。如今,鳇鱼文化已然成为同江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座边境城市,探寻它的独特魅力。
不负众望,“中国鳇鱼之乡”和“中国鲟鱼之乡”荣誉称号花落同江。鳇鱼产业,也成为同江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同江让“冷资源”变成“热产业”,为东北振兴提供了“绿色方案”。
赫哲祖源 非遗传承绽新彩
与鳇鱼文化交相辉映的是赫哲族千年渔猎文明的生动呈现。同江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赫哲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区,赫哲族世世代代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与鱼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同江展区,赫哲族文化得到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
赫哲族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鱼皮画制作技艺,指尖翻飞间,鱼皮蜕变为《乌苏里船歌》主题数字艺术藏品,实现“无纸文明”的创造性转化。精美的鱼皮挂件也是赫哲族文化的重要代表,每一件鱼皮挂件都续写着“鱼皮部落”的传奇故事,它们不仅是精美的装饰品,更是赫哲族文化的载体,承载着赫哲族人对祖先的缅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文化“破圈”的密码在于创新。一系列赫哲IP文创产品将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开发出文具、饰品、玩偶等时尚潮品,让赫哲族传统文化焕发出全新的时代光彩。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它们将赫哲族文化传播到了更广泛的人群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赫哲族文化。
同三起点 展现振兴新篇章
同三公路零公里标志微缩景观巍然矗立,同江大米晶莹如玉,北纬48度鲜食玉米清甜多汁,寒地大豆蛋白粉创新产品,诉说着“黑土优品”的科技蜕变。
同江市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拥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近年来,同江市积极发展冰雪运动产业,推动冰雪运动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冰雪运动与养生文化的展示,进一步丰富了展区的多元魅力。
在同江展区,造型炫酷的全地形摩托车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这些摩托车流线型的车身设计、强劲的动力配置,彰显出同江在冰雪运动装备领域的发展成果。同江市通过举办冰雪摩托车赛事、冰雪旅游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冰雪运动爱好者前来参与,极大地提升了同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除了冰雪运动,同江的养生文化也独具特色。摆放整齐的刺五加茶,以天然野生刺五加为原料,经过精心加工制作,茶香醇厚、营养丰富。刺五加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调节神经、增强免疫力、抗疲劳等多种功效,同江市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出刺五加茶、刺五加保健品等一系列养生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同江的冰雪运动与养生文化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也为同江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发展冰雪运动和养生文化产业,同江市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江市是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耕地面积645万亩,粮食年产达50亿斤,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化肥、农药用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每年可进口优质粮食200万吨,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基础坚实、得天独厚。
百年口岸 焕发勃勃新生机
顶部悬置的同江中俄黑龙江铁路大桥灯光模型,配合实时数据可视化系统,动态呈现中俄首座跨境铁路大桥的物流效能。
在俄罗斯商品展销区,鱼子酱、面粉等商品吸引大量采购商前来洽谈。同江市商务和口岸局副局长表示,同江市正加快建设进出口贸易加工区,进出口产品加工、国际商贸物流、危化品储运、综合保税等9大功能区和食品果蔬、机电组装、家居建材、服装家纺4大出口加工基地。可通过企业化运作、市场化模式,整体开发或分区域参与园区建设和运营方式加深合作。
作为我国对俄开放的重要窗口,同江市正以哈洽会为支点,撬动文化、产业、经贸的深层互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书写边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跨境电商中心 增速领跑综试区
依托中俄跨境铁路与江海联运的区位优势,中国(同江)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自2022年11月获批以来,以“买全球、卖全球”为战略导向,构建起跨境电商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该试验区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24.8亿元,同比暴增1212%,增速领跑黑龙江省四大综试区。
作为国家第七批跨境电商综试区,同江市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模式,通过线下园区集群建设与线上数字平台搭建,形成辐射东北亚的国际贸易网络。目前,占地10000平方米的中国(同江)跨境电商(9610)海关监管中心已投入运营,跨境包裹实现“一站式”通关;三大海外仓布局俄罗斯远东地区,仓储总面积达2.8万平方米,为200余家外贸企业提供供应链支撑。
在政策创新方面,市政府成立由党政“双首长”挂帅的专项工作组,出台《跨境电商行业规范》等6项制度。同步打造的“中俄跨境电商产业数贸港”数字平台,整合关务、税务、物流等全流程服务,企业通关时效提升40%。
“我们正构建‘一港两园’产业格局。”综试区负责人介绍,国际港项目包含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和进出口加工储运园,配套商品展贸中心及智能物流系统。
人才培育体系呈现立体化特征:东北石油大学实训基地落地运营;跨播集团建立主播孵化中心;政企联合输送40余名骨干赴深圳、烟台接受实战培训。
随着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速,同江综试区正谋划开通对俄跨境直播专线,布局东南亚新兴市场。2025年首批通过9610通道出口的日用品包裹已成功发往远东地区,标志着这条“数字丝路”进入全面运营阶段。这座边境小城,正以惊人的增速改写东北亚跨境电商版图。
同江市委书记张大伟说:“今后,我们将锚定‘向北开放新高地’目标,以哈洽会为契机,深化‘物流牵引、产业跟进、产城融合’路径,推动‘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枢纽经济’全面升级,为龙江振兴贡献更多开放动能!”
本版图片均由同江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