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联手大单敲定
日前,据俄罗斯卫星社报道,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对媒体表示,中方提出将俄罗斯对华石油年供应量增加250万吨,俄方愿意予以保障。为此,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需要制订出通过哈萨克斯坦扩大出口的技术方案清单。
报道称,根据俄罗斯政府5月初发布的政令,面向中国西部炼油厂的石油供应上限可从1000万吨提升至1250万吨,供应期限最长延至2034年。
这是能源贸易增量的事情吗?这是地缘政治和经济博弈。
美西欧制裁反噬,这次真要哭晕在厕所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西欧国家对俄罗斯展开了多轮严厉制裁,从金融领域将部分俄银行排除在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系统之外,到能源领域限制对俄能源投资、禁止进口俄罗斯部分能源产品等,试图从经济上全面绞杀俄罗斯。在这样的制裁大网下,俄罗斯经济承受着巨大压力,急需开拓新的市场,寻找可靠的合作伙伴。
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能源的需求持续攀升。能源是经济发展的 “血液”,稳定的能源供应对于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中俄能源合作不断升温,可谓是一拍即合,各取所需。
此次,中国提出需求,俄罗斯方面也明确表明“愿意保障”,对于中国来说,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保障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的稳定运行。另一方面,有助于优化我国能源进口结构,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在运输距离、运输方式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相比从其他地区进口,可降低运输风险和成本。
对俄罗斯而言,这无疑是一剂缓解经济压力的 “良方”。大量的石油出口到中国,带来了稳定的外汇收入,支撑着俄罗斯经济的运转。在美西欧国家制裁导致欧洲市场受阻的情况下,中国市场成为俄罗斯能源出口的重要依托。俄罗斯通过与中国的能源合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冲美西欧制裁带来的经济冲击,保持自身经济的韧性。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俄能源合作的深化,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国际舞台上,中俄携手共进,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共同应对美西方的霸权行径。美西欧国家试图通过制裁俄罗斯,达到政治和战略目的,如在俄乌冲突中向乌克兰提供支持,试图削弱俄罗斯在东欧地区的影响力。然而,中俄能源合作的紧密程度让美西方的如意算盘落空。俄罗斯不会因制裁而屈服,反而在与中国的合作中找到新的发展机遇,继续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仅如此,中俄能源合作还给美西欧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损失。随着俄罗斯减少对欧洲的能源供应,欧洲能源市场陷入混乱。天然气、电力等能源价格飙升,欧洲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许多企业面临减产甚至停产的困境。以德国为例,作为欧洲制造业强国,能源价格的上涨使得汽车、化工等行业竞争力下降,大量订单流失。欧洲民众也深受其害,家庭能源账单大幅增加,生活成本急剧上升,社会不满情绪蔓延。
美国虽然自身能源产量较高,但制裁俄罗斯也使其经济受到牵连。美国石油企业失去了俄罗斯这个重要的市场,同时制裁导致全球能源价格波动,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也随之增大。而且,美国为了维持对俄罗斯的制裁,需要投入大量的政治和经济资源,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美西欧国家本想通过制裁俄罗斯,实现其政治和经济上的战略目标,如主导欧洲安全秩序、巩固美元霸权地位等。但中俄能源合作的持续推进,使得美西欧国家的战略目标严重受阻。俄罗斯在能源领域与中国的紧密合作,使其在国际能源市场上仍具有重要话语权,美西方难以完全掌控能源局势。
同时,中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元在国际能源结算中的主导地位,推动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进程,这对美国的金融霸权构成了挑战。
说在最后,随着中俄合作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俄能源合作将继续为两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同时也将对全球能源格局和地缘政治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而美西欧国家,恐怕还得为他们的制裁行为,继续承受经济和战略上的双重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