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证券日报
■田鹏
在全球经济格局风云变幻的当下,中国资产正日益成为全球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一个‘稳稳的中国’将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投资兴业的沃土,中国资产向上重估成为全球投资者的热议话题,这个‘共识’正在不断扩大。”5月19日,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长沙雁在深交所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上表示。
同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4月份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更是有力地证明了上述观点。数据显示,4月份境内外汇供求基本平衡,跨境资金总体呈现净流入,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意愿持续向好。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跨境资金净流入173亿美元,其中,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109亿美元,处于较高水平。这一数据表明,外资机构用真金白银对中国资产投下的“信任票”,彰显了中国资产强大的吸引力。
在笔者看来,外资机构投下的“信任票”,背后核心正是一个“稳”字。
经济“稳”筑牢发展根基。面对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地缘政治冲突频发的复杂环境,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
一方面,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完备的产业体系不仅保障了国内供给稳定,更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关键地位。另一方面,近年来,通过持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这使得我国工业不仅做到了“全”,更在向“强”的道路上疾驰,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同时,消费升级催生的智能家居、跨境电商、健康养老等新业态,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4%,取得“开门红”,展现出强大的韧性。
政策“稳”护航市场发展。长期投资者最看重政策连贯性与监管透明度,而中国过去数十年的开放路径已验证了其吸引力。
在金融领域,债券通、沪深股通不断扩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制度持续优化,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渠道更畅通、门槛更低;在产业政策上,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符合条件的外资项目给予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支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可预期性,让外资机构能够安心制定长期投资策略,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
创新“稳”激发增长动能。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中国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连续多年超过2.5%,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正因如此,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接连涌现:在人工智能领域,DeepSeek横空出世,以开源生态推动全球AI技术普惠,相关代码下载量突破千万次;在航空航天领域,C919大型客机商业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民航工业迈入全球供应链核心圈……这些突破性成果,不仅重塑了国内产业格局,更在全球科技版图上标注“中国坐标”,进而吸引外资加速布局中国高科技赛道。
经济底盘的稳固、政策体系的稳健、科技创新的稳步推进,共同构成中国资产可持续发展的确定性,形成吸引外资的强大“磁力”。在全球资产配置的坐标系中,中国资产正凭借这份“稳稳的安全感”,成为全球资本避险增值的优选锚点。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这份“稳”的内涵将不断丰富,中国资产的全球吸引力也将持续攀升,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多确定性力量。
下一篇:明天2时55分!福州正式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