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网
目前,上海的供水能力已达到每日1260.5万吨,但要让老百姓从喝“合格水”到喝上“优质水”,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记者近日从上海市水务局获悉,6月1日起,上海市将实施新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新增总有机碳等5项指标,对浑浊度等8项指标提出更高要求。
据介绍,即将实施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更加“以人为本”。一方面,更加注重市民用水的感官体验,在视觉和嗅觉上对自来水提出了更高要求,“出厂水浑浊度”设置为原先控制值的五分之一,“色度”限值为原来的一半,同时,提高相关嗅味指标的检测频率。另一方面,更加关注“龙头水”,明确要求在二次供水设施接管小区要设置人工采样点,目前,全市设置了近7000个二次供水人工采样点。
上海供水贯穿着“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上海市水务局(市海洋局)局长史家明表示,上海供水正实现从“供得上”到“供得好”的转变。
据悉,上海正着力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原水保障体系,通过推进原水西环线工程(2027年通水)和青草沙—陈行库管连通工程(2028年通水)两大项目,大力推进与青草沙、陈行、东风西沙和金泽四大水源地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济。同时,通过陈行水库扩容、青草沙水库疏浚等挖潜工程,全市原水供应能力将提升15%以上,显著增强上海应对流域突发性水质风险的能力。
在水厂端,深度处理改造工程一直在稳步推进中。今年年内,全市38家水厂将实现深度处理工艺全覆盖,同步推进的还有150公里老旧管网改造和4000万平方米二次供水设施专业化接管。
此外,在排水领域,上海将于明年全面完成普查发现的7300余个雨污混接点整改,同时不断简化小餐饮排水户(经营场所使用面积150平方米以下)申请排水办证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