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璐)2025年北京科技周启动活动暨第二十一届“自动化之光”公众科学日将于5月24日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举行,包含科技周启动仪式、科学家精神和科普主题报告以及前沿科技展示三大板块,通过集中展现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搭建起一个公众与科技近距离接触的平台。
“本届科技周落实院市合作协议,加强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协同创新,首次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北京科技周启动活动。”在5月20日举行的2025年北京科技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媒体通气会上,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李志磊表示。
据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务委员、科技处处长韩伟介绍,本次活动中的前沿科技展示板块将对所有预约报名的观众开放。“我们精心遴选了人形机器人、大模型、脑机接口等十余项人工智能领域前沿科技成果,涵盖人工智能及交叉领域的不同方向,既包含贴近大众生活的项目,也有展现前沿科技的内容。”
对于活动亮点,她进行了提前“剧透”。活动当天,公众不仅可以近距离接触自动化所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Q5、Casia Hand系列灵巧手,还能通过“意念康复系统”感受脑电波控制机器的神奇体验。
人工智能+医疗健康展区展示了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技术的突破以及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医学诊疗的科研进展,包括微创植入式脑机接口、神经调控机器人、脑网络组图谱、分子影像手术导航系统、颈动脉超声机器人等。
在机器人展区,有特别受小朋友欢迎的水下仿生机器人和水下仿生机器鱼。同时,自动化所还准备了紫东太初多模态大模型来演示AI艺术创作与诗歌生成,以及智能读心系统解析微表情情绪。数字人一体机、庙算-兵棋智能博弈平台等项目也将进行展出。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