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下午15:00 - 17:00,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https://ir.p5w.net)以网络远程方式召开了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面向全体投资者展开交流。公司董事长高月静、董事会秘书于洋、财务总监安源、独立董事徐友龙、保荐代表人雒晓伟等参与接待。以下为本次业绩说明会的主要内容:
市场推广与品牌建设
一直以来,公司注重市场推广工作,通过参加专业展会、行业会议、线上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形式进行市场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对于通过VR技术展示万吨级提锂系统运行、举办“吸附分离技术开放日” 直播电子级树脂生产过程、发布《新能源金属资源回收白皮书》以及建立行业技术交流SaaS平台等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方式,公司暂未提及相关明确规划。
生产数字化与智能化
公司主业专注于吸附分离材料及围绕其形成的整体解决方案,拥有多个吸附分离材料园区及系统装置园。公司注重提升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以经营数据分析为抓手,对各经营环节进行分析并改进,进一步健全数字化管理手段。但对于通过需求预测模型升级、建立供应商VMI模式、应用数字孪生技术优化生产排程以及开展供应链金融保理业务盘活存货等降低运营风险的具体措施,尚未有明确动作。
新能源金属业务
公司围绕新能源金属领域持续拓展业务,在石煤提钒领域已签订多个工业化项目,2024年石煤提钒工艺流程优化取得重要进展,中试项目进展顺利。关于与湖南友立储能合作开发的超短流程电解液,日产1吨硫酸氧钒工业产线将于今年6月底投产运行,预计年底年产3000吨硫酸氧钒产线达产,不过公司在该项目中的占比及预计产生的收入,需关注公司后续公告。
各业务板块情况
- 系统装置业务:2024年度,公司系统装置业务收入4.6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3%,并非同比增长85%。对于如何通过模块化设计、远程运维平台建设、与施耐德电气共建数字化交付体系以及开发AR远程指导系统提升项目盈利能力,公司暂未透露具体规划。
- 销售费用与市场开拓:2024年,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为4.33%,相对于上年同期的3.57%有所上升,并非销售费用率同比上升至11.5%。公司一直通过多种宣传方式提升品牌影响力,对于通过行业解决方案白皮书发布、线上虚拟展厅建设、与SGS共建第三方检测认证平台以及建立客户成功管理体系增强粘性等提升市场开拓效率的方式,暂未明确规划。
- 生命科学领域:2024年度,公司生命科学领域实现营业收入5.68亿元,收入占比提升至29%。在多肽固相合成载体竞争格局中,公司为全球主流供应商,部分产能采用GMP标准建设,Protein - A产品完成DMF认证。对于通过新型聚乙二醇化载体开发、mRNA疫苗纯化层析介质规模化生产、与药明康德共建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技术平台抢占市场先机以及参与FDA辅料DMF备案的载体产品等方面,公司暂未透露具体进展。
- 吸附分离材料:2024年,公司吸附分离材料毛利率为52.85%,较上年相比增加1.72个百分点,并非同比下滑3.2个百分点至48.5%。盐湖提锂系统装置实现营业收入0.99亿元,受大项目确认进度影响,较去年同期下降。公司吸附分离技术为自主知识产权,不存在共建或者联合提升等情形。后续公司将继续强化研发和产业化。
- 水处理及超纯化:公司2024年度水处理及超纯化吸附分离材料营业收入6.88亿元,同比增长34%,高端饮用水市场渗透率继续提升,超纯水领域进一步放量。公司未披露具体品种的毛利率,在超纯水领域已与头部客户形成长单合同。对于通过高端饮用水树脂杂质含量控制、核级树脂国产化替代、与长江存储共建半导体超纯水联合实验室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及参与制定电子级树脂行业标准等方面,暂未明确规划。
- 锂电回收:公司吸附分离材料和技术在锂电回收领域已有应用,未来将持续关注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吸附分离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水平,以应对欧盟《新电池法》对锂回收提出的95%回收率要求。
- 湿法冶金业务:2024年,公司金属资源板块吸附分离材料实现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钴回收在湿法冶金业务收入中占比超60%,锰回收业务仅占15%。公司多维度布局涉锂产业链,围绕新能源金属领域持续拓展业务,对于通过新型螯合树脂开发、退役锂电池全组分回收工艺、与格林美共建动力电池回收联盟完善金属资源循环体系以及布局氢燃料电池铂催化剂回收技术等方面,暂未透露具体规划。
- 研发与专利:截至2024年末,公司获得国内授权专利66项、国外发明授权专利13项,处于申请阶段国内专利74项,国外专利103项。后续公司将继续强化研发管理,实现更多产业化项目的转化,对于通过建立 “技术委员会 - 产品线 - 客户” 三级创新机制、与中科院过程所共建吸附分离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引入IPD流程缩短技术转化周期以及设立专项基金孵化高价值专利组合等方面,暂未明确规划。
- 金属资源领域业务拓展:公司2024年盐湖提锂系统装置收入0.99亿元,吸附分离材料中金属资源板块收入为2.56亿元,盐湖提锂在金属资源领域收入中占比达72%,红土镍矿提镍业务仅占8%。公司吸附分离技术用于红土镍矿提镍已实现产业化,将根据下游行业景气情况捕获市场需求,对于通过镍钴锰三元前驱体萃取树脂升级、红土镍矿高压酸浸工艺优化、与华友钴业共建印尼镍资源开发实验室拓展业务版图以及布局电子级硫酸镍纯化技术等方面,暂未明确规划。
- 海外业务:2024年公司实现海外营收6.5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26%,并非海外收入占比达38%。公司将通过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客户及供应商精细化管理等方式优化现金流,目前未在东南亚设立仓储中心,亦未面临物流风险。
- 外延式增长:面对竞争对手通过并购拓展产品线,公司对于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参股德国Epuron、与碧水源共建膜 - 吸附耦合技术联合实验室实现外延式增长以及参与科创板并购重组等方面,暂未明确规划。
- 应收账款与现金流优化:公司通过缩短收款账期、扩大收入来源等加速现金流入,延长付款周期、控制支出等降低现金流出,运用短期和长期策略,提高现金的流动性,对于通过项目履约保函替代部分质保金、建立设备健康管理系统、与平安产险合作产品质量保险优化现金流以及开发区块链技术实现质保金追溯等方面,暂未明确规划。
- 环保化工领域:2024年,公司节能环保类吸附分类材料实现销售收入1.81亿元,其中VOCs治理占比下降至35%,二氧化碳捕集业务增长180%。公司在节能环保板块不断推出新技术,带动业务增长,对于通过新型胺基吸附剂开发、烟气预处理系统优化、与国家能源集团共建百万吨级CCUS示范项目抢占碳减排市场以及开发直接空气捕集(DAC)吸附材料等方面,暂未明确规划。
- 供应链安全:公司供应链不存在安全挑战,绝大多数原料已实现国产化,对于通过与万华化学共建特种单体联合实验室、国内色谱柱厂商认证、与中石化共建吸附分离材料专用树脂产线降低断供风险以及建立战略物资安全库存预警机制等方面,暂未明确规划。
此外,关于结则茶卡盐湖项目成本,目前该项目首条3300吨产线尚处于调试阶段,万吨级产线仍在建设阶段,具体生产成本数据需待项目全面工业化投产后关注公司相关公告。国能矿业结则茶卡项目首条3300吨产线仍在进行调试,万吨产线预计年内建成,进一步的产能规划需关注公司公告。公司生命科学板块部分产品可应用于血液灌流领域,2024年公司生命科学板块吸附材料销售收入5.68亿元,同比增长28%,业务范围广泛,多个领域都有应用。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点击查看公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