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爱琴)春去夏来,随着气温升高,夏季成为食源性疾病高发期。为保障广大群众饮食安全,郑州市市场监管局从食品选购、储存、烹饪、外出就餐等多角度发布食品安全提示。
严把食品选购关
夏季食材新鲜最重要。要到证照齐全、管理规范的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等场所购买食品。选购过程中,要关注食物的新鲜程度,不能一味贪图便宜购买不新鲜的蔬菜、水果、水产品以及未经检验检疫的肉类制品和死因不明的禽、畜。
食品包装要完整。要注意检查预包装食品的保质期,不要购买胀袋、漏气的食品。在选购散装食品时,应选择加贴标签、且标注有生产者产品信息和经营者信息的散装食品。
冷链食品不能脱冷。要谨慎购买冷冻食品,保持冷链运输和存储,尤其是网购冷链食品要确认收货时的温度状态,尽量避开高温时段配送。
严把家庭存储关
食材存放要分类。熟食、生肉、海鲜需分层密封存放,避免冰箱内汁液交叉污染。冷藏室温度应≤5℃,冷冻室≤-18℃;鲜切水果应尽快食用,不宜长时间存放。
节约不能忘安全。饭菜室温放置不要超2小时,剩菜剩饭要及时冷藏保存,再次食用必须彻底加热,尽量不食用隔夜饭菜。
严把加工烹饪关
加工环境卫生是关键。处理食材前要洗手,刀具、砧板生熟要分开用,定期用沸水或消毒柜进行杀菌。
严防高风险食品。凉拌菜、卤味最好现做现吃,避免隔夜;四季豆、黄花菜等需充分加热破坏天然毒素。不采食、不购买、不食用野生蘑菇、野生植物,不采购、接收、食用野生动物,防止中毒。
严把餐饮消费关
外出就餐要优先选择证照齐全、卫生条件好的场所,避免光顾路边无证摊贩。聚餐应使用公筷、公勺,鼓励分餐制,避免交叉传染。应适量点餐、适量取食、餐后打包,树立节俭、健康、文明餐饮新风尚。
网络消费要选择正规的网络订餐平台,查看商家的资质和评价。收到外卖食品后,仔细检查包装是否完好,食品是否受到污染。不网购凉菜、生食食品和冷加工糕点等高风险食品。收到餐食后要检查包装及食材质量,及时食用,勿长时间存放。
严把露营游玩关
野餐露营要携带便携式保鲜箱,易腐食品(如沙拉、乳制品)避免长时间暴露于户外。
准备饮食要细心。儿童避免过量食用冷饮,老人慎食高糖、高盐腌制食品,预防肠胃不适。加工食物要烧熟煮透。
市市场监管局提醒,夏季是食源性疾病高发期,如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务必第一时间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同时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要主动索取消费凭证并妥善保管。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通过“12315”APP或手机微信、支付宝搜索“12315”小程序进行投诉举报,也可以拨打12315热线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上一篇:守护田间粒粒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