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第十三届(2025)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SIIFC)国际研讨会日前举行,以“数字时代的可持续金融: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可持续投融资的融合”为主题,汇聚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可持续金融领域的前沿问题与发展机遇,旨在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本次会议由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爱丁堡大学商学院、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等共同主办。现场,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长马文杰发布了“SIIFC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指数”。该指数选取纽约、伦敦、新加坡、上海、东京5个城市,从金融体系建设、金融国际化程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以及金融人才与营商环境等五方面进行比较,最终上海综合排名第二,仅次于纽约。
其中,金融体系建设方面,上海从2022年、2023年排名第二到2024年反超纽约,升至第一。马文杰表示,“这是因为上海已形成涵盖股票、债券、货币、外汇、黄金、期货、保险、票据、碳市场等门类齐全的金融市场,并集聚了登记、托管、结算、清算等金融基础设施。”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上海也位居第二,领先伦敦、新加坡、东京。这是因为历年来上海资本市场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支持实体经济的规模领先。
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方面,近年来上海高度重视金融发展与安全,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体系逐步完善,排名始终处于前二。
需要指出的是,金融国际化程度是上海打造金融中心较为薄弱的一环。例如,绿色金融国际化方面,存在对企业“走出去”需要的绿色金融国际化服务支持不足,境内绿色市场开放度不足等情况。马文杰坦言,“上海在金融国际化上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他同时表示,传统国际金融中心三大发展模式分别为服务型金融中心(纽约、东京)、交易型金融中心(伦敦、新加坡、香港)和离岸特色型金融中心(迪拜),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定位区别于传统国际金融中心,需要符合定位的评价体系,即建立以人民币为载体、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与实体经济发展的综合性金融中心,“指标既要符合国家与国际标准,还要体现定位,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提升”。
据悉,SIIFC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指数五个一级指标,充分体现国际接轨与本土特色,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体为:一是借鉴国际评价体系,覆盖金融市场发展、金融服务水平、国际化程度等核心维度,确保指标体系的全球可比性;二是符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定位,融入人民币国际化、服务双循环等国家战略,体现中国金融体系的独特发展路径;三是服务上海,突出上海在金融开放创新、总部经济集聚、人民币定价功能等方面的作用。
本次研讨会为国内外可持续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促进学术界与业界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推动可持续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与会嘉宾达成的共识是:可持续金融作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各方应加强合作,共同探索可持续金融的新模式、新路径,为构建更加可持续、更具韧性的全球经济金融体系贡献力量。
原标题:《这一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指数发布,上海要在国际化上继续提升》
栏目主编:戎兵
来源:作者:文汇报 唐玮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