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民营企业融资的六个重点问题
创始人
2025-05-20 10:50:13
0

转自:中国金融杂志

导读:金融机构应坚持功能性和营利性统一,结合本区域和机构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用金融“活水”更好地滋润民营经济沃土

作者|董希淼「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文章|《中国金融》2025年第10期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认为,运转良好的金融体系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民营企业是容纳就业、提振内需的微观基础和重要载体。研究表明,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会对企业投资造成障碍,进而会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构建民营经济融资友好型金融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民营企业融资需求,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重要方面。

2025年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继续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4月30日,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将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证各类经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议员麦克米伦就发现“麦克米伦缺口”(Macmillan Gap),揭示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缺口问题,即中小企业对资本和债务的需求往往高于金融体系所能提供的数额。不过,目前在金融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中小企业已经能够享受金融发展带来的融资便利,进而把握住投资机会,实现自身成长。比如,欧洲中央银行发布的《欧元区企业融资调查》等报告显示,融资难问题已经不是小微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而经合组织(OECD)《中小企业融资2020》调查显示,在新冠疫情之前,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情况与融资条件都已处于世界较好水平。金融管理部门公布的数据也显示,我国对民营企业的信贷供给总量和水平并不低,民营企业贷款在贷款总量中的占比已经处于相对合理水平。截至2024年6月末,全国民营企业贷款余额71.8万亿元,同比增长9.0%,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同时也要看到,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便利、融资成本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我国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数量众多、行业分布广泛,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诉求各不相同。因此,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在内的金融机构应坚持功能性和营利性统一,结合本区域和机构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用金融“活水”更好地滋润民营经济沃土。

第一,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问题。我国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业主力军,理所当然要在民营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主要作用。但过度依赖间接融资特别是商业银行贷款,可能导致民营企业杠杆率偏高以及“融资慢”等问题。下一步,在间接融资方面,政策性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比如,日本重视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由中央金库、国民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四家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政府通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等机构提供信用担保。

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以及保险业金融机构要以更大力度支持服务民营企业,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比例。一方面,深化全面注册制改革,采取差异化措施和倾斜政策,优先支持民营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稳步降低融资成本和企业杠杆率;适当精简发行条件,以强化信息披露为核心,推动更多民营企业在北京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新三板等上市。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支持更多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股权融资在资金注入的同时,可能会带来控制权稀释等问题。建议充分发挥债券市场市场化程度高、投资者多元化等优势,实施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不断推出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专项创新产品。同时,引导和鼓励保险公司、政策性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发行债券提供增信支持。

第二,民营企业“首贷”问题。所谓的“首贷”,即首次贷款,是指在征信报告中无贷款记录的企业首次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近年来,我国民营小微企业贷款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截至2024年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授信户数超过6000万户,覆盖约三分之一经营主体。即便如此,还有约1.2亿户的经营主体(主要是民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从未在银行体系获得授信。数据显示,民营小微企业获得首次贷款后,后续再次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将大幅提高,而且贷款利率有望下行,贷款速度也将加快。微众银行·银行用户体验联合实验室发布的《银行业用户体验大调研报告》显示,有过银行贷款经历之后,94.4%的小微企业主愿意继续使用银行贷款。

由此可见,“首贷”是民营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先一公里”问题。应将破解“首贷难”问题作为解决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抓手,花大力气从体制机制、产品服务、科技支撑、考核激励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比如,商业银行可制定更加明确的“首贷”投放计划,在信贷规模、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等方面进行专门安排;主动破解信息不对称,加大行内数据整合应用,并对接支付类数据、政务类数据、商务类数据等“替代性数据”,研发针对性产品,更好地满足民营小微企业“短、小、频、急”融资需求。

第三,中型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近年来,金融服务民营企业重心主要在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截至2024年底,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93万亿元,为2019年底余额11.59万亿元的2.84倍。即便如此,2024年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仍然高达14.63%,为全部贷款增速2倍多。就总量而言,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已经不是突出矛盾。在对浙江等省份银行业信贷投向调研中发现,民营企业存在的融资困难,主要是结构上和微观层面的融资困境,即大型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获得性更强,而中型民营企业融资获得性偏弱。对于中型企业来说,数量少于小微企业而个体金融需求远大于小微企业,但不具有小额分散的普惠金融经营特点,无法充分享受普惠金融政策。个别企业从小型成长为中型后,因为不满足普惠金融标准,而无法继续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中型企业融资问题更需关注。

一方面,金融管理部门可研究建立与中型企业风险特点和需求相适应的金融服务机制,形成梯度培育和周期闭环管理,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中型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深刻理解中型企业的经济地位、成长特征、融资困境,重新审视中型企业服务策略和工作方式,主动破解信息不对称,在建立可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信贷支持路径上下足功夫,确保企业发展的信贷支持不断档。同时,金融机构要强化贷后跟踪和风险防范,谨防中型民营企业的多头授信等风险。

第四,科技型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科技型民营企业在成立之初,市场价值较难被发现,同时,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更大、风险更高、回报周期更长。研究认为,重大技术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企业发展平均年限超过15年。下一步,应以科技型民营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加快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助推科技型民营企业从“幼苗”向“大树”生长。这就需要在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的同时,发挥好商业银行的“生力军”和“催化剂”作用。一方面,针对科技型民营小微企业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匹配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精准“输血”,助力“造血”,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创新和深化投贷联动等服务模式,为企业同时提供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拓宽科技型民营企业融资方式和渠道。此外,不断优化金融服务科技型民营企业的制度环境,建立健全企业、金融、政府各方责任共担和损失分担机制,完善科技型企业融资增信措施和担保体系;支持更多银行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合理确定股权投资的风险权重,降低股权投资资本占用;提高科技型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加快不良资产处置等。

第五,民营企业融资成本问题。降低民营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可以聚焦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管控好成本。金融机构应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强化数字化经营管理,优化业务流程,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实施精细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在保持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适度减费让利,努力使民营企业得到更多实惠。二是要防控好风险。金融机构在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的同时,应创新信用评价方式和风险管理模式,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特别是风险定价能力,确保风险可承担、可控制,为长期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三是把控好定价。金融机构应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不追求简单的规模增长和市场份额,维护好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将贷款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

第六,金融机构尽职免责问题。有效的容错纠错、尽职免责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打消金融业基层机构和从业人员的顾虑,激发基层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进而推动更多金融资源流向民营企业。近年来,民营企业融资领域的尽职免责制度不断完善,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下一阶段,应进一步优化、落实民营企业融资全过程的容错纠错、尽职免责制度。一方面,金融管理部门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实施柔性监管,在民营企业账户开立、贷款用途、贷后管理、资产质量等方面适当优化监管要求,推动金融机构真正做到担当作为、尽职免责。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要积极构建合规与风险并重的追责免责制度体系,进一步明确岗位尽职和追责的边界、细则,对没有明显违规问题和道德风险的行为“应免尽免”,让基层机构和客户经理愿贷、敢贷、能贷、会贷。但对明知借款人存在严重问题仍办理贷款等行为,要及时追责,提升风险管理水平,让金融资源真正服务好民营企业。行业自律组织等机构可通过案例引导、经验交流等方式,加快推动尽职免责制度全面落地,在行业内营造尽职免责的信贷文化氛围。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全球贸易与经济秩序面临重大挑战。发展民营经济、扩大国内需求,在当下更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建议综合施策,从财税政策、公平竞争、服务保障等方面采取更有力有效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开放包容的环境和条件,从而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植凤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哈药股份涨1.58%,成交额3... 5月20日,哈药股份涨1.58%,成交额3.45亿元,换手率3.57%,总市值96.96亿元。异动分...
华能国际涨0.67%,成交额3... 5月20日,华能国际涨0.67%,成交额3.85亿元,换手率0.47%,总市值1180.50亿元。异...
深深房A跌0.63%,成交额7... 5月20日,深深房A跌0.63%,成交额7501.61万元,换手率0.49%,总市值174.21亿元...
ST长园涨2.09%,成交额6... 5月20日,ST长园(维权)涨2.09%,成交额6308.80万元,换手率1.41%,总市值45.1...
天目药业跌1.92%,成交额1... 5月20日,天目药业跌1.92%,成交额1.50亿元,换手率8.89%,总市值16.15亿元。异动分...
张文宏团队最新成果,有望将结核... 在中国,平均每2分钟就会发现3名结核病患者,而50%~70%的结核病传播发生在诊断之前。针对结核潜伏...
康恩贝涨0.45%,成交额1.... 5月20日,康恩贝涨0.45%,成交额1.05亿元,换手率0.91%,总市值115.01亿元。异动分...
海德股份涨0.35%,成交额4... 5月20日,海德股份涨0.35%,成交额4034.96万元,换手率0.36%,总市值111.41亿元...
国家京剧院第五届武戏展演暨百日... 来源:环球网 【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 张妮】国家京剧院于2025年5月16日至5月24日举办第五届武...
稳企业,全力以赴纾困解难(评论... 过去的识变应变、主动求变为今天的闯关夺隘打下基础,当下的察势驭势、统筹兼顾也将成为未来我们掌握主动、...
传统美学演绎中国风骨,舞剧《天... 5月23日至24日,由上海晶英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河南保利艺术中心管...
民生银行涨0.49%,成交额4... 5月20日,民生银行涨0.49%,成交额4.56亿元,换手率0.31%,总市值1812.59亿元。异...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楼宇工会“圈粉... 转自:中工网原标题: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楼宇工会“圈粉”职工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马学礼 李静楠 通讯员...
120个!福建公布2025年度... 福建重磅公布 2025 年度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啦!这些项目涵盖多个领域,将为福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
黄河旋风涨2.20%,成交额4... 5月20日,黄河旋风涨2.20%,成交额4.69亿元,换手率8.70%,总市值60.43亿元。异动分...
奥瑞德涨0.77%,成交额1.... 5月20日,奥瑞德涨0.77%,成交额1.13亿元,换手率1.79%,总市值72.13亿元。异动分析...
【理响中国】拧紧节约阀 杜绝浪...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此次修订与...
打击贩毒 法国拟在亚马孙丛林建...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法国司法部长热拉尔德·达尔马宁日前宣布,将在南美洲法属圭亚那的亚马孙丛林中建造...
一夜三通电话 俄乌停火有多远? 俄乌谈判开始前,美国、乌克兰和土耳其三方在伊斯坦布尔举行会谈 图IC ...
一部手机游大武夷——大武夷数字... 转自:海峡消费报5月19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由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与福建武夷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