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移风易俗”文明新声
□记者 张小兵
时下,漫步华亭市安口镇朱家坡村,山上富有特色的民宿与山下白墙黛瓦的民居交相辉映,优雅自然的廊桥水榭景观,沿路处处醒目的村规民约宣传画,鳞次栉比的蔬菜大棚,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跃然眼前,呼吸着沁人心脾的空气,令人感到爽朗和惬意。
朱家坡村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文明村。近年来,朱家坡村把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围绕“户户有产业、家家创最美、善治促和谐”的工作思路,内塑文明“小家”,外筑美丽“大家”,抒写了新时代下家庭和美、邻里和睦、村民和谐的文明画卷。
除旧立新 小村规造就大变化
除旧立新,推进移风易俗,是提升村子内涵的关键一环。
近年来,朱家坡村结合村情实际,聚焦“小切口”,深化做好以“规”立风、以“德”筑风、以“文”塑风“三篇文章”,大力推进人情攀比、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综合治理,以新风尚助推乡村振兴新发展。
日前,村民刘洋来到村委会告知孩子满月宴举办事宜,他说:“严禁恶性攀比,反对铺张浪费,树立了新风正气,给大家都减轻了负担,自己将自觉带头移风易俗,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走进村文化长廊,新颖的形式,美丽的色彩,醒目的字语,吸引着乡亲们驻足。有了文化长廊不间断地“说话”,村子在一点一滴中逐渐改变,邻里间更加和睦,志愿服务变被动为主动,村民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不断高涨。
“生活好起来了,村子里举办的各类活动让我们的精神也富足了起来,唱歌跳舞多了,抽烟喝酒少了,茶余饭后多到文化广场娱乐的越来越多,为自己是朱家坡人而骄傲”今年72岁的村民朱荣激动地说。
坚持以“规”立风、以“德”筑风、以“文”塑风,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四治”融合,才是基层乡村治理的应有之义,丰富实用的村规民约,让村民行为准则有了具体的标尺。
农旅融合 小产业带动大发展
眼下,来到朱家坡,大红灯笼高高挂,村晚彩排热火朝天,蔬菜大棚果蔬飘香,无动力乐园充满童趣,游客或体验采摘快乐、或欣赏村庄美景、或观看村晚彩排……处处彰显着生机与活力。
朱家坡村打造了设施蔬菜种植园、休闲垂钓体验园等“五园”,今年又新建了生态养殖鱼池、蒙古包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成了周边小有名气的乡村旅游打卡地。
设施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激发了群众致富“内生力”,为贫困户打造了“聚宝盆”、种下了“摇钱树”,朱家坡村民逐渐依靠设施蔬菜产业链走上了“致富路”。
“以旅兴农”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日渐成熟,鼓励引导群众挣“旅游钱”、吃“旅游饭”,是朱家坡村探索出来的新路径。
如今的朱家坡,移步皆见好风景,处处都有好风光,昔日“破烂”的朱家坡已摇身一变成了当之无愧的旅游明星村。
创新驱动 小家和促进大家美
“我用地里收集的废旧地膜换到了两张积分超市的积分卡,平时我也经常参与村里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攒下来就可以兑换相应的日常生活用品了。”村民朱兴明说。
朱家坡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把巾帼家美“积分超市”作为激发村民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抓手。“村子探索‘积分+’模式,将‘最美家庭’评选、‘美丽庭院’创建、人居环境整治等取得的各类积分统一整合,形成一套积分体系,通过以德积分、以分换物、荣誉双奖的方式,有效调动了大家参与热情,逐步实现村里工作由推着干向比着干、争着干转变,村民从治理‘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村“两委”负责人孔彦荣介绍说。
同时,全村34名党员在技术服务、生产管理、产品销售一线,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涌现出了一批党员致富带头人。
朱兴明就是其中之一,他原本在华亭当汽车修理工。2018年秋,他敏锐地“嗅”到村里的商机,回村承包了4个大棚,种植草莓、礼品西瓜、甜瓜等,搞起了休闲采摘,带火了乡村旅游。2019年,他积极加入党组织,带动村里260人在棚里常年务工,种植规模扩大到14座大棚,年收入达30万元左右。
在党员致富带头人和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当地群众人心思变、干劲空前高涨,入社社员越来越多。
富了口袋富脑袋,朱家坡通过举办村晚、百家宴等载体,凝聚了民心,繁荣了文化。
现在的村子以家风涵养民风乡风,实现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打造了“微电影拍摄”“乡味体验”“文明新风”“书香进万家”4张名片,朱家坡人正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路子让乡村更加和美,展示了不一样的时代新风貌。
责任编辑:樊醒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