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靓丽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发布《推进楚商回乡工作行动方案》(下称《方案》),围绕分级分类建立楚商数据库、健全楚商沟通联络渠道、提升楚商对接平台影响力、服务楚商回乡项目落地见效、营造楚商回乡浓厚氛围5个方面提出15条举措,邀请楚商返乡创业,目标全省每年新增楚商回乡投资额亿元以上的注册企业1800家以上。
89个重点楚商项目签约
楚商是湖北商人的统称。改革开放40多年来,楚商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湖北省楚商联合会现有注册会员1.5万余家。2024楚商500强总营收达到3.74万亿元。
湖北省自2018年起创树“我兴楚乡·创在湖北”返乡创业品牌,今年春节前夕,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大规模推进楚商回乡和返乡创业工作的通知。武汉市政府于今年3月底发布了《武汉市推进楚商回乡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从拓宽联络渠道,推动跨域融合,擦亮“楚材聚汉、共建支点”品牌,完善楚商数据库,打造更优营商环境等5方面出发,发布10条具体举措,引导推进楚商回乡。
5月17日上午,湖北省“抓创业促就业”系列行动之大规模推进楚商回乡发布会在武汉举行,会上武汉市、黄冈市、仙桃市分别进行了楚商回乡招商推介。89个重点楚商项目签约,涵盖光电子、智能制造、大健康等领域,总金额达1163.54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湖北已开展1200多场“楚商回乡 共建支点”专题活动,走访重点楚商超1万人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552个,其中开工项目1052个、总金额3868.8亿元。楚商们表示,他们将继续当好推介湖北的宣传员、招商引资的牵线人,共同建设美好家乡。
15条举措诚邀楚商回乡
《方案》提出,依托乡情纽带,广泛发动境内外楚商回乡投资兴业,促进楚商产业回归、资本回流、项目回投、总部回迁、人才回乡,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有力支撑。目标湖北省每年新增楚商回乡投资额亿元以上的注册企业1800家以上,各市(州)楚商回乡项目签约数每年增长10%以上、开工项目投资额每年增长8%以上。
《方案》发布了分级分类建立楚商数据库、健全楚商沟通联络渠道、提升楚商对接平台影响力、服务楚商回乡项目落地见效、营造楚商回乡浓厚氛围等5个重点任务,提出15条具体举措,要求各市、州、县人民政府充分发挥在楚商回乡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本地楚商回乡工作机制,压实责任、务实推进。
分级分类建立楚商数据库要求建立楚商信息库、楚才名录库、校友资源库以及上市企业库,收集境内外楚商上市公司及其高管信息,面向上市公司开展精准招商,引导回乡开展并购重组。推荐优质楚商企业纳入省级上市后备企业“金种子”“银种子”计划,加强全程跟踪辅导服务。上市企业库与楚商信息库、楚才名录库、校友资源库互联互通,共同组成楚商数据库。
服务楚商回乡项目落地见效也是《方案》中比较重要的一项任务,要求线上打造“楚商回乡”数字招商平台,多角度展现湖北“51020”产业发展布局、重点项目信息等,提供投资信息、涉企政策等“一站式”匹配查询。各市(州)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开展项目谋划,编制发布产业链招商项目指南,精准匹配楚商投资需求。挖掘特色产业场景,梳理存量招商资源,探索开展应用场景招商、要素储备招商。依托国家级及省级开发区、国际合作产业园等园区,搭建一批楚商回乡落地平台,为项目落地提供精准化服务。
《方案》还提出健全完善金融服务措施,更好满足楚商回乡企业高质量发展融资需求。并强化楚商回乡过程中的用地、用工、用能等要素保障。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