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近几年中国风越来越流行了
走在街上,越来越多年轻人穿汉服;
以前靠红毯妆造博热度的明星们,现在也热衷于穿古装,出圈图一波又一波,靠古装翻红。
其实中国风不仅我们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喜欢。
早在14世纪,法国织工们就在模仿中国图案。
伏尔泰说:古老、优美、神秘的东方美,举世无双。当时的流行主题就是中国风服装。
作家木心说:中国艺术之成熟、之优雅,早已独步世界。
中国审美领先世界1000年,真不是说说而已。
数不清的国外奢侈品牌,都从中国古画里寻找灵感。
时尚教母香奈儿更是从18岁起,就对中国屏风钟情一生。
中国古画可以说的上是中式美学的巅峰了。
水墨丹青、工笔花鸟……随便拎出一个图案、一个纹饰,都能惊艳世界。
可我们对老祖宗留下来的美学家底,真的了解得太少了。
不去了解中国美学,你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知道——
莫奈《睡莲》带火的“印象派”,早一千年多的北宋《岁朝图》就出现。
可惜这么多年来,少有人能够真正讲清这中国古画美的博大精深。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套巨豪华、只一眼就沦陷的典藏级艺术大书——
《细说中国名画之美》
一次囊括46幅中国传世名画
2000年风雅入画来
7步解码东方美
零基础也能轻松读懂千年墨韵
拿到手,非常厚实精美的一本书 。
光看封面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就无比震撼,太精美了!
刷边特装,侧面也能看《千里江山图》,精美装帧,超高颜值,是品鉴收藏级别的艺术书籍!
翻开内页更是,巨幅画作,超清画质,每一页都养眼,赏心悦目。
有种带着放大镜微距逛展的感觉。
在这本书上,你能看到中国古代审美有多绝!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繁而不乱,引人入胜;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雄浑壮阔,气势磅礴……
全书共30余万字,没有一个字多余。
把散落在历史长河里的:文物、诗词、笔触、书画;
花鸟、屏风、穿搭、首饰、妆容……
把每一幅古、每个朝代的美学碎片拾起,深度解读中式美学。
46幅中国传世古画,大尺寸、高清细节。
不读它,你根本不会知道——
为什么说一幅《洛神赋图》道尽了男女情爱的开头与结局;
现下流行的莫兰迪色彩就来源于古画中的色彩搭配;
唐朝贵妇光是发簪就有百种款式,非常讲究,也很精美……
大到一个时代的审美风向,小到一个屏风的美学修养。
全部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你听。
一本书,囊括2000年的中华美学精髓。
年轻一代国人的审美觉醒,就是从欣赏中国古画开始的。
《细说中国名画之美》,仅一本书,就能建立系统的古画理论知识,提升美学修养。
值得每一个中国家庭收藏的艺术画册,家庭美学熏陶,美的体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细说中国名画之美】
售价:59元/本
横跨2000年,46位画家
一本集齐中国古代绘画美学巅峰之作
美学家蒋勋说:“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竞争力水平。因为审美不仅代表着整体思维,也代表着细节思维。”
提高审美简便的方式,那就是多看伟大的名画。
《细说中国名画之美》拿到手,就被里面的绝美国画给惊艳到了。
比如故宫600年才展出,令无数人排队数小时也只能匆匆一撇的,大宋巨幅《千里江山图》。
这本书完成清晰呈现,超长拉页供你仔细品读每一处细节。
不仅”养眼“,还”养心“。
每一幅画作,都有人物小传,先介绍作者生平。
然后整体介绍画作创作历史背景,了解画家当时心境。
再逐一鉴赏画作内容,笔法,暗寓,历史典故等等,将一幅幅名画吃透。
比如中国十大名画之一《韩熙载夜宴图》,
画师用连环画的形式把韩熙载宴饮宾客的情形再现出来,具有历史价值。
韩熙载的几位同事可能是下了班就直接去他家了,因为他们身上的官服都还没来得及换。
韩熙载在自己家里的穿戴就以舒适为主,当他卷起袖子敲鼓时,身上的深色袍子已经换成了黄色交领长衫。
中场休息后,他就更加不拘小节——只穿着贴身白衫坦胸露腹地出现了。
来的客人坐成了三桌,每桌都有八盘水果和点心。画师细致到连盘子里有几颗柿子都画得清清楚楚。
宴会除了吃喝,还有什么活动呢?
当然是奏乐了。
琵琶、板鼓、拍板和羯鼓、笛子轮番出场,熙熙攘攘的热闹全都描绘了出来,仿佛自己就在这场宴会上。
不过,这幅画讲的不是单纯的宴会。
看了对画作背后的故事,才知道原来这幅画是为了监视韩熙载而画的,主人公郁郁寡欢的凝重表情,同夜宴歌舞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画作表现出韩熙载复杂、纠结、矛盾的内心世界。
如此细细分解书中比比皆是,从魏晋南北朝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到清朝汪士慎的《梅花图》……
完全不必担心看不懂:每幅画都配有详细讲解,深入浅出、晓畅易懂,带着你一寸一寸看个透彻!
魏晋的洒脱、唐朝的明艳、宋代的风雅……
不同朝代的气质风格、题材笔法、生活景象,在一页页翻阅时一览无遗。
赏心悦目,审美品味也在不自觉间拉高。
相比起排队3小时才能隔着护栏远远看上3分钟的待遇,这种把画作抱在怀里一次看个够的体验,岂不爽哉!
【细说中国名画之美】
售价:59元/本
7步读懂国画
穿越千年的审美大百科
为了防止艺术小白读不懂,本书从七个步骤解构一幅图:阅读作品签识、分辨作品类别、了解创作背景、构图、色彩、笔法、意境,0基础也能轻松深刻读懂中国古画。
从魏晋的“以形写神”到隋唐山水人物的“恢弘壮丽之美”;
从宋代的“雅致典雅之美”到到明清的“世俗之美”……
《细说中国名画之美》专注讲中国绘画。
简直就像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审美宇宙”。
完全不懂历史的小白,也能从中窥见2000年之间中华文明的朝代变幻、风起云涌。
说是讲美术,更是解读中国千年文化的由来、历史变迁。
它让中华艺术瑰宝真正触手可得,引你走入更深刻、更系统的艺术审美,使你日日有考究。
比如《采薇图》中,讲这幅图的故事背景——殷商末年伯夷与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
不光如此,书中还非常接地气解读了:
《五牛图》的收藏历史有多波折?
为什么《簪花仕女图》中女子美丽却处处透着哀怨?
《秋庭戏婴图》里儿童玩的是什么游戏?
在本书中既引经据典、钩沉玄要,也辅以野闻趣史,用生动灵巧的语言,给你“补”上一堂精彩的中国绘画史通识课。
合上此书,那种荡气回肠、余韵绵绵的艺术之美,已渗入你的生命。
理解中国美术,就像回到中国人的精神故乡,这是属于中国人的独有的浪漫。
美术里的中国,既淡雅、悠远,又庄严、宏伟,我们从中看见中国人古今相连的审美情趣,也看见中国人生生不息的美的创造力。
中国人的美学家底
发现国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归属
我们为什么要欣赏中国传统艺术?
因为它们不仅仅是艺术,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哲学沉淀。
在中国的美学世界里,玄妙、留白、意境、气韵生动、天人合一,才是美的最高归宿。
中国绘画不仅仅只是艺术的表现,也反映着古代文人的精神修养和人生智慧。
欣赏绘画,才能进一步提升对中国文化底蕴的理解。
从《洛神赋》种能看见对爱情的祈盼;
从《五牛图》中能看见上位者对国富民安的渴望;
从《庐山高图》中能看见寄情高远的文人情怀……
比如《太白行吟图》中,舍去了人物以外的一切事物,大量的留白突出李白昂扬咏试的洒脱姿态,把李白“月下独酌”、恃才傲物又郁郁不得志的心情展现地无比生动。
就像李白作的那首诗中所写——“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这样的诗意和神韵是国外画作达不到的高度。
“气”、“韵”和 “生动”,本身都有几分玄妙色彩,无法用尺度衡量,没有精确比例。
这是古人的哲学追求。
正如叶朗先生所云:“不把握‘气韵生动’,就不可能把握中国古典美学体系。”
只有读懂了气韵生动,读懂了笔触虚实,读懂留白,读懂了中国艺术,才能真正走进中国的诗意审美。
何为美?何为高级?
中国人的终极浪漫,都藏在这本《细说中国名画之美》中了。
厚厚一本书,承载着2000年的国风美学。
孩子读,从一幅幅中国传世名画中,读懂历史、提升审美。
成年人读,也是一场绝美的身心盛宴。
如果你也想提升自己的审美修养,修炼气质。
不到百元,集结2000年中式美学巅峰之作,一眼看尽浩瀚无边的国风美术。
(PS:添加客服小东微信(ID:lnpz01),入群每月可领十元优惠券,下单更优惠!)
【细说中国名画之美】
售价:59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