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支”后裔参观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
“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存放着一件满是血迹的跨栏背心,这是我父亲许立在菲律宾组织抗日时所穿。在一次率领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队与日军的战斗中,他不幸负伤,在诊治过程中将这件背心从伤口处剪开,分为两片。因为已经非常破烂,无法继续穿,我母亲李锦蓉将其保存下来,留作纪念。”
19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简称“华支”)成立83周年活动在泉州华侨大厦举办,“华支”后裔许呈亮追忆了父亲许立在菲律宾的抗战故事。这位祖籍泉州晋江的菲律宾华侨是“华支”的重要领导人,一直在游击区坚持战斗,直到抗战胜利。
像许立这样的菲律宾华侨战士还有数百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军于1942年占领菲律宾,“华支”等武装力量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贡献。1942年5月19日,“华支”正式成立,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华支”从最初的52人发展壮大到6个大队700多人,大部分为泉州籍华侨。
“华支”坚持战斗3年多,辗转菲岛14个省份,前后进行大小战斗260余次,歼敌2000多人。直到1945年7月4日,菲律宾全境光复。菲律宾军队诺若捷少校在呈报司令部的文件中高度赞扬这支华侨抗日队伍:“‘华支’的官兵都是外国公民,按义务来说,他们可不必担负直接抗敌的责任。可是,他们自始至终同我们并肩作战,一直坚持到最后胜利。”
此次活动由福建省侨联、泉州市侨联指导,泉州市菲律宾归侨联谊会等主办,省市侨联、华侨抗日先辈后裔、海内外侨团代表及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缅怀华侨先烈,赓续家国情怀。活动中,“华支”后裔除了带来先辈们动人的抗战故事,还把珍藏的17件抗战文物捐赠予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这些文物包括战地文件、照片及军帽等。
“华支”队长王汉杰的女儿王青青带来了“华支”老战士王振理在部队时佩戴的帽子。10多年前,王青青去菲律宾参观父亲曾经战斗的地方,遇到了父亲的老战友王振理。“老人家知道我是王汉杰的女儿十分激动,还将一直戴在头上的军帽送给我当作纪念。我想,这是这位老战士最珍视的物品,我相信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能更好地珍藏它,也能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王青青说。
大会在《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队歌》歌声中结束,激昂的旋律中,华侨先烈“异域烽火淬肝胆”的身影仿佛重现眼前。正如出生在菲律宾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将领叶飞之女叶之桦在发言时所说:“先辈们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我们有责任做好接力棒的工作,把他们追求和平的初心和艰苦奋斗、不畏牺牲的‘华支’精神传递给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