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5月15日,毕节市威宁自治县黑石头镇河坝社区海升苹果基地,阳光穿透防雹网洒向连绵果园,拇指大小的青果缀满枝头,百余名村民手持剪刀穿梭树间,疏果的“咔嚓”声与欢笑声交织成乡村全面振兴的动人乐章。
作为威宁自治县三大苹果优势产区之一,黑石头镇正通过“经果林5万亩、黑山羊3万只、牛2万头、蔬菜2万亩、中药材1万亩”的“53221”特色产业发展模式,让万亩苹果园成为富民强镇的引擎。
科技赋能,从传统种植到智慧果园。在河坝社区海升苹果种植基地,智能水肥系统正根据土壤墒情监测数据精准灌溉,威宁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科技特派员现场指导疏果技术。
“过去疏果全凭经验,现在按看树势、看品种、看距离标准操作,每亩留果量控制在6000斤以内,果品优质率提升30%。”海升苹果种植基地负责人杨学文说。
海升苹果种植基地通过引入早中晚熟10余个品种搭配种植,实现7月至11月持续供应,亩产从2019年的3000斤跃升至6000斤,1100亩基地预计今年总产量达480万斤,产值1440万元。
58岁的河坝社区村民崔相民踮脚修剪枝条的身影,是“党组织+龙头企业+农户”模式的生动注脚。“土地流转年收入8800元,务工月薪2000元,年收入超3万元。”崔相民粗糙的双手抚过青果,眼中透出照看孩子般的亲切:“这把年纪还能在家门口致富,以前想都不敢想。”
目前,海升苹果种植基地日均用工100人,采摘期达200人,带动周边200余户村民实现“土地租金+务工薪金”双重增收。当地“三链融合”模式正在释放乘数效应。品质链:建立从疏果、套袋到采收的全流程标准体系;增收链:农户通过每亩800元流转土地、可优先每月2000元工资在基地务工;产业链:同步发展烤烟8000亩、中药材6000亩,形成“苹果+特色作物”立体格局。
站在海升苹果种植基地高处远眺,六年前的荒坡已化作层叠的“绿色果田”。黑石头镇党委宣传委员晏鹏算了一笔生态账:“在保障11万亩粮食安全基础上,全镇苹果种植达1万亩,综合产值1.5亿元,植被覆盖率提高12%。”
眼下,随着冷链物流中心和电商平台加快建设,这颗北纬27度的“金果子”将沿着高速路网走向全国各地更广阔市场。
(沈光勇 李玉琴)
下一篇:新型全球河流地图助力气候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