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上图为:村民整理庭院围墙绿植。右图为:干净整洁的水塘村街道。南明区永乐乡水塘村,这个曾因环境脏乱而困扰的村庄,如今却以“桃花源”般的景致吸引着八方来客。
“‘五一’假期,村里接待了1.5万余名游客。”水塘村党支部书记龚道祥说。
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源于水塘村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核心开展的乡村革新行动——清理乱堆乱放、残垣断壁,改厕、改圈,治理污水与垃圾。这场行动不仅重塑了村庄的“面子”,更激活了村民共建美好家园的“里子”。
漫步在水塘村江西坡组的沥青道路上,地下排污管网取代了昔日污水横流、蚊蝇滋生的露天沟渠。崭新的井盖整齐排列,见证着村庄环境的蜕变。水塘村村委会副主任陈南燕说:“以前污水肆意流淌,现在全村修建了22000多米的排污管网,村里干净多了!”
在水塘村开着一家便利店的店主张贵敏说:“村里给每家都配发了垃圾桶,统一规范管理后,周边环境焕然一新。”如今“看见垃圾就扫”成为村民的生活习惯,也成为大家共同守护家园的自觉行动。
据了解,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以来,水塘村与专业环卫公司开展合作,不仅配备了2名专职保洁员,更构建起完善的垃圾收运体系,确保垃圾日产日清,让村庄始终保持清爽整洁。
同时,水塘村采取“财政补一点、村集体出一点、村民筹一点”的多元投入机制,为农家庭院统一砌筑花池围墙。村民们则“各显神通”,在门前屋后打造起各具特色的庭院景观,部分庭院围墙还绘满了绚丽的图案。截至目前,全村已完成185户的围墙改造。
昔日臭气熏天的旱厕也焕然一新。2022年,水塘村全村完成旱厕改造,公厕与户厕的三格式化粪池让粪污变废为宝,既滋养了果园农田,又节省了开支。
环境改善的涟漪效应悄然蔓延。在水塘村上寨组,几栋空心房摇身变为精品民宿。电影《一日成交》的取景让这里声名鹊起,鹅卵石铺就的院落里,老屋与新景相映成趣,游客纷至沓来。陈南燕笑着说:“环境好了,游客多了,农家乐收入也翻了番!”
在“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中,水塘村始终以村民意愿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模式。针对危房改造,村里推行“保全拆除”政策,在保留乡村原始风貌的基础上,提升房屋安全性和居住舒适度,目前已完成10户改造,今年还将推进2户改造。这种改造方式赢得了村民的广泛认可,让大家在享受国家政策便利的同时,也留住了浓浓的乡愁。
如今的水塘村,地下排污管网覆盖全村60%以上的农户;垃圾清运车每日穿梭保持村庄洁净;危房改造既提升安全性,又留住青瓦石墙的乡愁记忆……人居环境与产业发展实现双赢。更可贵的是,村民从旁观者变成了建设主角——在花池设计、老宅改造中踊跃献策,在垃圾分类、庭院维护中主动担当。这种“共治共享”的模式,让环境整治不再是“一阵风”,而是扎根本土的持久动力。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佳旭 实习生 王倩/文 杨才江/图
(《重塑村庄“面子” 共建家园“里子”》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上一篇:稀土高新区着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下一篇:助力民营企业抢占低空经济产业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