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本市近日印发《北京市贯彻落实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意见实施方案2025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安排6个方面55项具体任务,注重解决群众和市场经营主体反映迫切的痛点堵点,形成同向推动改革发展的政策集成,清单化、项目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见行见效。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的统一是首要任务。”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本市将严格落实统一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全面服务国内大循环。
在产权保护方面,今年将设立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绿色通道,发布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指南,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双向衔接机制。
在市场准入环境方面,将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落实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非禁即入”要求;出台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实施方案,建立“全国通用+北京特色”评估指标体系,加力破除市场准入壁垒。
此外,今年还将开展公平竞争审查抽查,围绕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突出问题,加大对重点领域、特定行业政策措施的抽查力度;起草北京市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条例(草案),推动地方立法。
要素资源市场统一,对更好发挥统一大市场集聚资源、鼓励创新优势,释放发展潜能具有重要作用。《工作要点》聚焦数据、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制度建设问题,提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的一揽子措施。在数据要素方面,今年将重点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开展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实行全市公共数据统一目录管理;构建场内场外相结合的数据流通交易市场,探索产品“一地上架、地方互认”模式,推动北数所与各地数据交易机构互认互通。
商品服务市场既是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群众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本市将大力推动有关改革举措落地。比如,在提升消费服务质量方面,今年的重点是推动京津冀三地强制性产品认证(CCC)免办监管尺度一致、检查标准统一、检查结果互认。
在完善重点领域标准体系方面,将对本市现行有效的2247项地方标准全面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对限制竞争的地方标准及时修订或废止;健全首都标准体系,研究制定以标准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行动方案,聚焦民生和安全,填补标准空白,积极推动地方标准、团体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推动京津冀计量技术规范共建共享,发布5项以上共建计量技术规范。
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是市场运行秩序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有力保障,《工作要点》将通过规范监管行为、创新监管方式,不断降低监管成本、提升监管效能,为市场主体打造高效包容的经营环境。本市将持续深化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打造计划任务制定、扫码检查实施、效能监测评估全流程行政检查数字化体系;创新市场监管领域新兴产业监管模式,探索制定市场监管部门减轻处罚清单,持续落实轻微违法容错纠错清单、不予强制清单。
深化京津冀区域市场一体化合作,是以区域市场一体化推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际行动,今年将聚焦三个方面实现率先突破。
政务服务合作方面,三地已实现230项政务服务事项“同事同标”,209项从业资质资格互认。今年将出台京津冀互认资质资格场景化应用文件,实现20项以上互认资质资格统一规范办理或“亮证即办”,探索将更多京津冀区域通办事项纳入“一网通办”专区。
信用监管联动方面,今年将持续推进信用信息跨区域互认,完善跨区域场景互认和联动应用机制。
跨境贸易协同方面,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出台促进航空口岸通关便利化措施,推动双枢纽空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口岸物流数据互联互通。
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