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伯虎财经)
这届AI可能还没深度影响我们的生活,但已经开始左右商家的选择了。
这不618快到了嘛,各大平台也纷纷启动了自己的618发布会,抢先购也开启了。秋香扒了扒各大平台的发布会内容,发现AI已经开始唱主角了。
比如淘宝的阿里妈妈就提出,这次618要“AI驱动 质赢618”。具体怎么做呢?就是让AI参与商家经营的全流程,从定价到宣传创意再到模拟投放环境。
隔壁的B站也有类似动作。今年B站推出了一个商业化AI数据洞察智能体「Insight Agent」,其中既应用了B站自研大模型,还综合了通义千问、Deepseek大模型能力。这个智能体几乎参与了营销链路所有环节,从趋势洞察到品牌和UP主的智选匹配,甚至还可以生成AI创意。
那为啥平台们会对AI抱这么大期望呢?无外乎两个原因。
一个是为了提效。
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革命4.0》中说,“数字时代的品牌价值,必须可量化、可追踪、可干预”。电商相比传统线下零售,优势就在于一切都建立在数字化之上,可以更好的对接需求和供给,让想要购买特定商品的顾客和有供货能力的商家迅速匹配上。
就拿B站来说。在社交媒体上,B站一直背负着“用户挑剔且不具备消费力”的指控。但去年,主打开环电商的B站交出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单,带货GMV同比增长了146%。其中海信在B站带货GMV超千万元,平均客单价高达8000元。
原因就在于,海信发现,B站有一群非常优质且专业的UP主。因此,针对B站的用户特点,海信制定了大曝光、中种草、深转化,意思就是先利用头部UP主的影响力去扩圈,然后和腰部 UP 主联手打造种草场景,最后让腰尾部垂类 UP 主制作专业的显示评测内容,实现转化。
但是这套打法相对考验品牌精细化运营的能力,如何发掘有潜力的带货UP主?什么时间节点发布?什么时候追加投流?
这些都是AI能够提供帮助的地方。譬如,在投中环节,Insight Agent能结合品牌调性、产品特点及洞察数据,将品牌与UP主智选匹配,还能进一步结合UP主特色人设及内容风格,提供AI创意,一个人把活全干了。而在后续的运营阶段,Insight Agent还能基于品牌资产生成AI策略报告,帮助商家获得更精准的人群运营方向,让生意更长尾。
这样一来,商家决策的效率和精度就会大大提升。
另一个原因呢,是为了找到新的增长点。
虽然我们经常说电商行业已经触顶,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非常有潜力的消费机会仍然在不停涌现。比方说墨水屏,之前Kindle选择抽离中国市场一度让许多行业人士放弃这个品类。但是随着护眼需求的迸发,这个品类再度生长出可能性。
去年618首日,墨水屏制造商文石就跃升在京东平台电纸书店铺的销量的第一名。那文石是怎么发现这个机会的呢?
答案就藏在数据里。文石科技联合创始人王敬博分享,在最开始的时候,他发现B站上有用户主动发布视频,分享对文石产品的真实体验。这些分享激起的流量涟漪,和文石在电商站内的流量波动,呈现不小的相关性。这让他意识到,在B站有他的潜在用户,B站可以让更多人知道文石。
这就恰好对应了AI的数据洞察能力。随着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消费市场也越发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利用AI的能力,品牌和厂商们可以更敏锐的捕捉这些品类机会,找到对应的消费人群,从而实现业绩突围。
现在,在投放之前的这个阶段,B站的Insight Agent会搜罗全站的内容,并生成AI洞察报告,这样就方便商家寻找藏身在站内的细分需求。有点像以前出海探索,还需要一个方向一个方向的去试,但AI就像无人机一样升到高空,直接找到目的地。
目前在投前洞察这个部分,Insight Agent已经可以把生产效率提升三倍。
与此同时,为了方便品牌商家们更好的把握大促机会,B站还升级了商业基建能力,提供了AIGC生成标题、图片,自动投放素材探索等功能。这样就方便商家可以基于自己的预算去选择投放。
秋香觉得,AI没有那么神秘,它本质上是一种工具的革新,无论是作为信息搜集工具,还是数据处理和内容生成工具。
对于咱们广大的商家来说,AI既是未来的趋势,也是我们实现业绩突破的重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