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整体优化明显,企业满意度总体评分由2020年的7.46分逐年提高至2024年的8.50分。其中,法治环境与市场环境的提升幅度最大。
5月19日,据“工信微报”微信公众号消息,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2024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有关要求,2024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继续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工作,形成评估报告。2024年度评估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总体持续优化,大部分城市发展环境较上年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不同区域、城市、行业之间仍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
市场环境整体表现较为均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成效显现
从5大类环境看,各参评城市的市场环境得分离散度最低,反映出各城市在市场环境上的差距持续缩小。从不同区域、不同能级城市表现来看,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城市,以及副省级以上城市和地级市在市场环境上的得分最为接近,整体表现均衡。
近年来,各参评城市深入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公平竞争审查,着力破除各种隐性壁垒,加大力度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问卷数据显示,九成以上企业在市场准入、要素保障、政务服务等方面均表示满意。同时,各参评城市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信用服务实体经济,44个参评城市的综合信用指数较上年有所提升。整体来看,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深入推进,中小企业市场环境优化成效显著。
副省级以上城市领跑,地级市潜力持续释放
评估结果显示,副省级以上城市综合优势突出,在全部参评城市综合排名前10位中占据9席,且各项一级指标得分均值皆高于地级市参评城市。其中,在创新环境和政策环境两个方面的优势最为明显,19个副省级城市拥有的国家级创新载体数量占50个参评城市总数的55%,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占总数的76.52%,技术合同成交额占总数的82.07%;超七成副省级以上城市已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比地级市高出五成,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区县覆盖率均值达82.03%,比地级市高出21.36个百分点。
同时,部分地级市实现差异化突围,苏州、无锡、合肥、金华、长沙、东莞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持续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充分释放发展潜力,成功跻身参评城市前20。但大部分地级市在营造创新生态、获取政策资源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短板,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
东部地区发展环境全面领先,其他地区追赶提速
评估结果显示,东部参评城市各项一级指标得分均值领先其他区域,参评城市中综合得分排名前10位均为东部城市,其中长三角地区城市占据半数,上海蝉联排名第一。其他地区城市则呈现明显追赶趋势,武汉、成都等城市得分排名位列前15,西安创新环境排名跻身前5,合肥市场环境和融资环境均进入前10。
但同时,西部和中部参评城市在政策落实方面仍有较大改进空间,问卷数据显示,反映政策“够不着”(34.15%,31.42%)、“落不了”(37.00%,39.74%)问题的企业占比相对较多,而东北地区企业在保护产权和企业家权益(18.84%)、规范涉企行政执法(17.62%)等方面反映较多。
企业营收整体保持稳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韧性更强
问卷数据显示,2024年度中小企业营业收入水平整体保持稳定,反映上升或持平的企业数量达到六成,但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承压,反映下降的企业占比较上年度增加9.45个百分点,达到45.09%,增收不增利现象较为明显。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体现出更强的经营韧性,问卷数据显示,64.69%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营业收入与上年相比有所增长或持平,比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出8.09个百分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未来的预期更好、信心更足,63.98%的企业未来一年有创新研发计划,40.35%的企业有投资计划,比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高出34.13和17.99个百分点。
不同行业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差异化挑战,仍需分类施策精准扶持
问卷数据显示,用工成本上涨是大多数中小企业面临的首要压力和跨行业共性难题。与此同时,不同行业也面临差异化挑战。如工业中小企业受成本上涨(用工56.17%、原材料53.62%)和订单减少(48.12%)影响较为明显,生产经营持续承压。建筑业中小企业受项目周期拉长、垫资建设等因素影响,遭遇资金短缺(52.81%)和回款困难(47.75%)的生存困境。信息传输、软件业等新兴行业面临高端人才缺乏(23.05%)的问题,服务业中小企业反映订单减少(39.51%)的背后折射出当下国内市场内需不足、消费不振的问题,尚有待破解。各行业中小企业面临的差异化挑战,需要针对性地分类施策和精准扶持。
中小企业促进工作不断加强,企业满意度不断提升
评估工作开展6年来,有效引导各参评城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各项工作。工作机制不断建立,各地均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苏州、武汉等近半数城市建立中小企业督查工作机制。在全国评估工作的带动下,累计有23个省(区市)开展本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工作。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强,长沙、太原、乌鲁木齐、拉萨等城市在本级财政或中小企业主管部门预算中新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目前参评城市基本已全部设立专项资金。
已有超过20个城市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其中,上海、天津、武汉、杭州、长沙、成都等15个城市为评估工作开展以来推动新增设立。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推动设立了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服务中心)超1800家。41个参评城市建立并运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线上线下“一张网”持续融合。
问卷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整体优化明显,企业满意度总体评分由2020年的7.46分逐年提高至2024年的8.50分。其中,法治环境与市场环境的提升幅度最大,满意度分别从7.52分、7.32分上升至8.71分、8.46分。
从综合得分看,副省级以上城市中,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南京、宁波、青岛、天津和武汉位列前10位;地级市参评城市中,苏州、无锡、合肥、金华、长沙、东莞、泉州、石家庄、海口和南昌位列前10位。从进步情况看,保定、长春、济南、呼和浩特、海口等5个城市通过对标先进、查找差距,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综合得分排名提升幅度居参评城市前5。
相关链接:《2024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