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欢迎参观,感谢您对展览的支持!”5月19日10时,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一开门,该馆副馆长容晶站在“看·见殷商”展厅门口,为首位观众送上精美的展览图册。很快,展厅里就已经摩肩接踵。
“马上要出差,特意选择开展首日赶来看大展。”首位观众从天津赶来,他说,“最近几乎每天都在追踪展览信息,看到这么多青铜器要同场展出,充满期待。”
观众杨女士住在昌平,6时许就出了家门,专程来看妇好鸮尊。“我知道博物馆10时才开门,但是8时多就到了,就为了早点看到两件重器近半个世纪来首次同框,一点也不辛苦,值!”她笑着说,“之前在国博参观时,不小心错过了鸮尊。这次能看到两只‘猫头鹰’,必须得早点儿来。”
侯女士是特意请假来看展,一进展厅也是直奔两件鸮尊。她说:“之前在国博和河南博物院分别见过两件文物,对青铜器上的纹饰印象很深刻。这次能看到两件重磅文物同场展出,机会难得。”
这对3000余年的“战神”象征,已经成了展厅最热门的打卡点。几乎每一位经过的观众,都会掏出手机,或者捧着相机拍照。记者看到,不少观众自发排队,站在最佳位置,拍摄双尊同框照片。
“限时出差”的文物牛尊,也备受关注。展柜前一直人头攒动。年过七旬的张先生举着手机,绕着展柜转了一圈,把文物前后左右各个角度都拍了个遍。
“牛眼两侧各饰一小虎纹,牛下颌两侧各饰一鱼纹。耳下饰小鸟纹,牛双角饰节状纹,颈两侧饰夔纹。”他对照着说明牌仔细观看文物,不禁发出赞叹,“真是艺术精品呀!3000多年前的古人智慧不得了。”
牛尊的展柜说明牌位置,已经贴上了接棒文物的信息。一位小观众指着即将亮相的青铜手、象尊等文物,迫不及待地跟妈妈约定:“咱们把出场表拍下来,每一件都来看!”
临近午时,展厅里依旧人头攒动。观众流连在一件件文物展品前,与商文明对望。
意犹未尽的观众还能在文创商店过把瘾。观众孙先生一口气将“妇好鸮尊”“牛尊”等重磅文物都带回家,他说:“这些冰箱贴很形象,有些打算分给朋友们。”以青铜文物为造型的毛绒眼罩、零钱包俘获了很多女观众的心。很多人举着文创合影。一位女观众说:“丑萌丑萌,还有文化!一定要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