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近日,安徽省桐城公安通过缜密侦查、科技赋能,成功破获一起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案。依据关键证据链闭环,犯罪嫌疑人曹某在“零口供”的情况下被依法批准逮捕,此案的成功告破展现了公检法机关打击拒执犯罪的决心和能力。
2021年7月,因一起经济纠纷,安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曹某需向原告支付欠款及利息共计202万元。然而,曹某为逃避债务,在法院审理期间和判决生效后陆续转移名下财产,并更换手机号码、频繁变更住所,拒绝与法院及申请人沟通。法院多次传唤未果后,依法将曹某涉嫌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案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为打击嫌疑人的嚣张气焰,公安机关迅速启动刑事案件侦查程序。办案民警对被执行人名下的银行账户、第三方支付平台等资金往来情况进行深度挖掘,发现嫌疑人通过虚构交易、虚假转账的方式将资金“化整为零”多频次转移至多位关联人账户,形成错综复杂的资金流向网络。
为进一步固定证据,民警展开了为期数月的走访调查,多次辗转合肥、宿松等地,深入嫌疑人居住地、工作场所,与周边群众、同事进行细致交流,收集到大量关于被执行人实际经济状况的一手资料和其购买高档产品的记录。这些证据不仅证实了被执行人具备履行判决的经济能力,更揭示了其故意隐匿财产、逃避执行的主观恶意。
近日,办案民警根据线索,发现曹某正藏匿于宿松老家。在当地公安机关的配合下,民警将其一举抓获。在审讯过程中,面对民警的询问,曹某始终保持沉默,拒绝承认任何拒执行为,妄图利用“零口供”逃避法律制裁。然而,民警凭借扎实的证据收集工作,通过“资金流+信息流+人员流”三轨并进,构建起完整、严密的证据链条。从银行转账记录、消费凭证,到证人证言,每一项证据都互相印证、环环相扣,形成了无法辩驳的事实铁证。
民警在固定证据的同时,多次与检察机关进行沟通,检察机关对如何形成证据闭环提出有力的指导意见。5月9日,犯罪嫌疑人曹某被依法批准逮捕。经公安机关多次沟通,近期曹某通过律师表示拟先期偿还欠款101万元。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这起“零口供”拒执案件的成功侦破,是公检法机关协同作战、维护司法权威的生动实践。此次案件的办理,不仅有效维护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更对潜在的拒执人员形成了强大震慑,对推进社会诚信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朱晨 戴慧玲 项五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