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8
新华社武汉5月18日电(记者喻珮、熊翔鹤)“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即将开幕的“看·见殷商”展览中,两尊妇好鸮尊静静对望——这是河南博物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分别珍藏的妇好鸮尊。出土后时隔半个世纪,这对“孪生兄弟”终于首次线下“见面”。
更令人惊喜的是,博物馆现场还出现了另一件来自3000年后的“鸮尊”。只见这件鸮尊昂首挺立,歧冠高耸,双翅并拢,宽尾下垂,浑身布满了绚丽花纹,远看几乎与文物原件难辨异同。直到它青铜色坚硬的表面突然被切开,露出柔软的层层蛋糕芯,人们才惊奇地发现,原来这是一件被一比一复刻的文物甜品。
邹明磊和她制作的妇好鸮尊文物甜品。新华社发 它的作者是一名今年初走红网络的“85后”短视频创作者“小邹邹”。来自湖北武汉的“小邹邹”,原名邹明磊,她用蛋糕、巧克力、糖霜等食材层层叠落、捏合而成的“文物甜品”,在抖音等网络平台上收获超百万的点赞量。为此,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专门邀请她来到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现场共创,还原“舌尖上的文物”。
“它的身体内胚是重油蛋糕,夹馅是黄油霜。最外层用可可粉调出的褐色翻糖皮包裹,作为青铜器的打底色,再加上抹茶粉的绿、蝶豆花粉的蓝,去模拟铜绿色的做旧效果。”邹明磊一一介绍着,这件看似繁复的“文物”,竟是她极少“翻车”的一件作品。
邹明磊制作的妇好鸮尊文物甜品。新华社发 妇好鸮尊的身体遍布蝉纹、云雷纹、夔龙纹、兽面纹等各式商代青铜器纹样。邹明磊对着她的案头书《中国传统纹样》仔细研究,反复拆分、拓印,再用翻糖雕刻、组装,最后用糖霜一点点勾画细节。如此一来,整整制作两天,一件青铜鸮尊便活灵活现起来。
灵感的火花来源于职业与爱好的奇妙融合。2012年,邹明磊从湖北工业大学动画专业毕业后,在武汉开了家甜品店。12年后,喜爱传统文化的她萌生了做100件文物甜品的想法。
“我很喜欢逛博物馆,每到一座城市旅游,首先会去那里的博物馆看看,系统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邹明磊说,全国的博物馆她已经去了二三十家,也想发挥特长,用自己的方式讲述文物的故事,挑战用甜品复刻出一个博物馆来。
其实早在2018年,邹明磊已经开始“小试牛刀”。当时,她正踌躇于拿什么作品参加英国国际蛋糕大赛,便将目光锁定在湖北省博物馆陈列的曾侯乙编钟。最终她小心翼翼地带着等比缩小一百多倍的编钟甜品远赴大洋,斩获银奖,也让全球的蛋糕大师见识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老祖宗的审美真的很绝,每次去博物馆,总能找到一些配色、纹样、造型的灵感,取之不尽。”邹明磊说,复刻文物的时候,四周很安静,仿佛只剩下我和千年前的古人在“对话”。
选定文物、选取食材、搭建模型、画图、化妆、做旧……不同的文物甜品制作流程相似,但每一件却各有着独特之处。为了完美还原文物的细节,邹明磊翻阅资料、耐心推敲,从国宝节目中增长知识,向甜品老师请教制作技巧,贯通古今、融汇中西,不断精进技艺。
邹明磊制作的越王勾践剑文物甜品。新华社发 用纯巧克力加葡萄糖制作出的越王勾践剑,既有一定的坚硬度,又能在打薄“剑刃”时确保剑身不碎;反复琢磨糖浆配比,数次“翻车”,尝试了35天才做出满意的芙蓉石蟠螭耳盖炉;用油纸拓形,再铺在饼干上刻画,勾勒出“丑萌”的亚丑钺……在半年不到的时间里,累计13件文物甜品跨界、爆火、圈粉,获得好评无数。
“印象最深的是抖音平台上一些‘宝妈’的留言,她们说会带着小朋友去看我的视频,学习制作甜品的同时,不知不觉就了解了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邹明磊备受鼓舞,感受到年轻一代对她的关注和喜爱。
稳定输出内容的“幕后功臣”则是她的先生陈立坤。“感谢新媒体传播的环境,让我运营的传媒公司,正好可以和她从事的行业产生互动。”陈立坤说,她身上有那种很纯粹的手艺人的气质,夫妻俩还有很多计划准备付诸实践,一起让文物故事讲得更有趣、更有意义。
邹明磊透露,目前正在做的第14件文物甜品,是具有浓厚荆楚风韵的虎座鸟架鼓。除了还原文物奇谲瑰丽的造型,她还打算用甜品的手法去表现当时楚式漆器的制作工艺——从原木色的内坯,到涂漆、绘制、打磨的整个过程。
邹明磊和她制作的商大禾方鼎文物甜品。新华社发 随着当下年轻人对博物馆的热情高涨,一件件沉睡的文物不再是被封存的过往,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化利用与创新诠释的灵感源泉。正如“小邹邹”在制作商大禾方鼎的视频里所述,也代表着众多文博爱好者的心声——“当21世纪的糖霜,覆盖几千年前的青铜纹样,我们正在用甜蜜的方式,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述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