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5月17日讯(记者 黄心怡)5G-A作为5G迈向6G的必由之路,与低空经济的结合已在多个场景落地生花。
近日,《科创板日报》记者在一线走访获悉,青岛移动联合崂山区大数据局在崂山区探索5G-A通感一体前沿技术示范区,部署华东最大规模5G-A基站设备,通过融合多平台布局低空监管,累计执行作业达16000多次,飞行时长总计3400多小时,飞行里程约53000公里,实现无人机飞行全程无人化,让无人机使用像“滴滴打车”一样简单。
这是华东首个规模化5G-A通感一体无线网,构建起一张融合通信、感知、算力等多技术低空连续覆盖的网络,可对300米以下的空域进行感知,现已完成无人机探测、电子围栏入侵告警、无人机飞行轨迹追踪三大应用试点。
在崂山区大数据局,通过大屏幕,《科创板日报》记者可以实时看到无人机的飞行轨迹和实时飞行数据。平台还接入安全帽识别、违章建筑识别、烟火识别等12种算法。比如,通过无人机拍到的图片,进行道路车流密度监测。
崂山区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无人机有着高机动性、无盲区、空中视角等优势,但现阶段的无人机应用通常采用“飞手+无人机”的服务方式,存在时效性差、指挥不便捷、安全性低等问题。
为此,崂山区建设了全域低空智能感知平台,突破传统“单人单机”作业模式,实现大规模、多机型、集群化、智能化的协同作业,目前建设了44套无人值守的分布式自动化无人机机场,实现崂山区建成区的全域覆盖,满足多场景常态化飞行的需要。
另外,崂山海域面积达2880平方公里,林地面积达30万亩,通过部署2套垂起固定翼无人机系统,可适用于信号基站无法覆盖或人员很难到达的区域,满足海域巡航、深山森林防火的需要。
不止在崂山区,青岛联通整合全市无人机资源,在市南、市北、李沧区部署12个无人值守全自动机场,打造“智慧低空”一体化共享平台,通过政务云专线实现数据实时回传与AI分析,并建设整合全市29个专业无人机服务站点,形成全域覆盖的快速响应能力。平台已为全市政府等多级单位提供13000余架次飞行服务,应用场景覆盖违建识别、河湖隐患检测、重点项目进度追踪、交通疏导、景区三维巡防及森林火情监测等,支撑啤酒节、樱花节等大型活动保障,设立重大项目专题,为重点建设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精准推送,成果推送共享四千余次。
《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山东省也在济南、滨州等无人机产业聚集区等重点区域和场景率先部署5G-A低空感知网络,满足无人机高清回传、航线管理、巡航监测等需求,推动应急救援、物流配送、空中摆渡、物探巡检、农林植保、航拍航测等低空应用发展。
山东还围绕青岛、烟台、威海等沿海城市开展5G-A技术在海事管理领域的应用试点,包括航道监测、来往船只监测等,并在近中远海部署5G-A网络和传感器,实现水体质量监测。同时,探索智慧航道管理、生态保护、旅游娱乐、海洋牧场、渔排养殖、海事执法、应急救援、海漂垃圾治理等场景,目标打造全国领先的海域监管示范区。
据悉,青岛移动在董家口港区已经成功部署(5G-A)通感一体网络,与海事、港口等单位共同推进港口生产、海上通信及应急救援等场景的智能化升级。
据青岛移动方面介绍,现已成立7个新质生产力的推进组,涉及车路云、智算中心、低空经济、工业互联网等。未来在智慧港口领域,也将有更多场景探索。“青岛是一个海洋城市,我们在海洋领域有29个场景正在做,预计下半年会有一些能力会发布。”
(科创板日报记者 黄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