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锡山发布
向海图强 产融共生
5月17日,无锡锡山海工装备产业合作恳谈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作为第三届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大会的重要系列活动,来自政府、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及投资机构的近90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叙美好友谊、共商交流合作、共绘发展蓝图,进一步推进海工装备产业成果项目孵化落地和产业发展。
浙江大学海洋研究院副院长冷建兴,上海交通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项目推进办主任郭杰,锡山区委副书记、副区长程哲,无锡市工信局副局长左保春,无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高端装备产业科技镇长团团长、锡山区政府党组成员李江昀等出席活动。
以合作为帆
抢抓战略机遇
当前,锡山正以“四新四强”产业集群为引领,全力打造海工装备特色产业园区,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产融协同,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
2021年,东北塘街道启动无锡锡山海工装备产业园建设。园区立足于海工配套设备与系统、新型海洋能源装备及配套设备系统、海工领域智能化/自动化配套设备系统等三大主导产业方向,集聚了巴博斯、海联舰船、东舟船舶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
本次恳谈会共达成三大类合作签约,涵盖战略协同、技术转化与项目落地,充分体现了“产融共生”的核心目标,将为无锡锡山海工装备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
为进一步赋能海工装备产业园,加强智库专家支撑,活动现场,还为浙江大学海洋研究院副院长冷建兴、上海交通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项目推进办主任郭杰、原海军装备部驻上海地区军事代表局政委孙锡刚三位专家颁发了无锡锡山海工装备产业园产业发展顾问聘书,为园区发展规划、技术攻关等提供专业指导。
以创新为桨
聚焦前沿领域
目前,长三角正以“链主”企业为核心,构建“研发—制造—服务”全产业链生态;海工装备产业正从“造壳”向“造芯”升级,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转型。
专家主旨演讲环节,上海长三角新兴高端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李昌浩以《长三角海工装备产业的创新驱动与发展机遇》为题从区域协同视角,解析海工装备产业的创新路径与未来趋势。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浙江大学海洋研究院副院长冷建兴结合浙江大学在海洋结构与船舶工程领域的前沿研究,以《智慧海洋建设与应用》为题描绘了“智能海工”的未来图景。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学科带头人丁可金在海工装备领域成果推介中,展示了最新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为企业提供了技术合作与市场拓展的新机遇。上海市国防科技工业协会秘书长杨星发布了船海产业需求资源,从产业链供需角度为企业带来了供应链合作的新机遇。
以实干为要
共绘发展蓝图
近年来,东北塘街道坚持“高位”推动,着力构建“一核两翼三驱动”产业发展格局。“一核”即以发展海工装备产业为核心;“两翼”即以“智能机器人”与“现代生产型服务业”为重点发展产业;“三驱动”即充分发挥中欧“双招双引”服务基地、汇塘(锡山)跨境电商产业园、西安科创飞地“三大平台”作用,不断为科技创新提质增速。
恳谈会上,东北塘街道相关负责人专题推介了无锡锡山海工装备产业园,详细介绍园区在政策支持、产业配套、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概况。
园区聚焦高性能船舶装备、深海装备、动力装备、军民融合技术产品四大核心领域,深化“政产学研”合作,链接了中船重工702所、哈工程船舶减摇研究所等“最强智脑”,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并持续吸引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促进园区发展集群化。
下阶段,锡山将从产业布局到政策支持,从技术创新到产融协同,形成更完善的体系,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海洋经济Hehson潮。同时,一如既往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以定制化“点单式”服务精准对接需求,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让每一个项目都能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