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当前,春播春种正在有序进行,在通辽市奈曼旗,田畴沃野间充满科技范儿,智慧农机具的应用让春耕效率大幅提升,这些“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加入让广大农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
5月15日,在八仙筒镇毛盖图村田野上,配备北斗智能导航系统的大型农机进行精准播种。
5月15日,八仙筒镇毛盖图村的田野上一派繁忙景象,配备了北斗智能导航系统大型农机轰鸣驶过,玉米种子、化肥和滴灌带被精准埋入土壤。村民王海军站在地头,望着来回穿梭的农机,难掩兴奋之情:“农田是高标准农田,农机是高科技智慧农机,我们农民种地是省心又省力!”
过去,毛盖图村的春耕主要依赖人工作业,效率低、成本高,而今年通过社会化服务项目的实施,村里引进了先进的农机设备,实现了播种、施肥、铺设滴灌带一体化作业,不仅节省了人力,还提高了种植精度。
5月15日,胡林峰(左)与技术人员察看农机播种箱。
村党支部书记胡林峰介绍,今年是毛盖图村整村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第一年。年初,村“两委”积极向镇党委政府申请项目支持,并动员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由村委会统一经营管理。“我们入户发动村民,让大家把土地交到村委会手里,以合作社形式规模化种植。”胡林峰说,通过整合土地资源,购买智慧化农机具,毛盖图村大胆选种了高产密植玉米,让农田朝着“吨粮田”的产量突破。“高产密植玉米每亩保苗6000株,如果管理得当,亩产最低能达到2000斤,农田产量比往年增产三、四百斤没问题。”
5月15日,田野上,农机具来回穿梭,是村民春耕的好助手。
毛盖图村的社会化服务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降低了农户的种植风险。过去,分散经营导致农户难以应对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如今通过合作社统一管理,村民获得土地流转收益,也可以实现就近务工获得“双薪”,收入更加稳定。此外,高产密植玉米的推广也为村民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据了解,2025年奈曼旗落实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233.81万亩,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营收将达到5.5亿元。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广大农民对今年的丰收充满期待。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鲍庆胜
奈曼旗融媒体中心记者:杨悦
新闻编辑:陈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