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扬州日报-扬州网
扬州网讯讯 (通讯员 扬人才 邮组萱 陈晖 记者 张旭) “我这次带来的项目是电动汽车充电用液冷充电桩电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它能够提升电动汽车充电效率,增强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未来在高速服务区、城市商圈等具有广泛应用前景……”路演台上,武汉理工大学教授丁安心手中翻页笔轻点屏幕,行业痛点、技术创新、团队亮点等一一显示。昨天,“绿扬金凤”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新材料产业专场)在西南交通大学举行,来自全国11所大院大所的科研团队带着“实验室里的成果”同台PK。
此次大赛从前期报名的230余个项目中,甄选出20多个进入复选,再经专家盲审决出11个优秀项目站上路演舞台。这些项目涵盖新能源材料、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与高邮“511”产业体系高度匹配。
路演现场,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吴先宇的智能路口检测系统项目引发热议。“在电动自行车等慢行交通违法上,很多城市采用人工抓拍的方式,可能存在误判。我们这个项目可以将慢行交通违法抓拍与信号灯结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AI大模型,使抓拍更为精准,为城市治理提供助力。”吴先宇说。
在演示画面中,虚拟路口的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被实时捕捉,数据同步至后台监管平台。台下,扬州法马智能设备有限公司代表频频点头:“这正是我们智慧交通板块缺少的‘最后一块拼图’。”
每个项目路演结束,台下专家评委便就项目落地高邮的可行性、资金支持、发展前景等向路演者提问。评委由7位高校专家教授、投资公司负责人、企业劳模工匠组成。
“我更关心项目在高邮落地的可行性,是否有发展前景。”江苏华富储能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周寿斌表示,这几年高邮越来越注重项目引培的科技含量和成长前景,“过去是‘捡到篮里都是菜’,现在是‘拎着篮子去挑菜’。”
路演尚未结束,合作先行启动。高邮菱塘回族乡相关负责人找到丁安心:“我们有现成的电缆产业配套,下周就带团队去实地考察。”扬州法马智能设备有限公司与吴先宇团队达成协议,计划在高邮镇共同注册公司,推动项目成果转化。
“当前,不少高校科研成果停留在中试阶段,而企业苦于找不到‘技术合伙人’。这样的大赛,注定是一场美好的双向奔赴。”高邮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带着‘需求清单’走进高校,捧着‘产业地图’对接科研,就是希望让高校团队带着先进技术来,我们装满科研成果走。希望未来在‘研发—中试—量产’全链条服务中,陪着好项目一路成长。”
责任编辑:煜婕
上一篇:未来一周陕西高温持续 陕西继续发布冬小麦干热风风险预警
下一篇:剪一发 暖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