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广东新篇:MR重构历史,AI让文物“说话”
创始人
2025-05-18 00:26:46
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高慧超 韶关报道

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如今,它更是新晋文旅“顶流”,备受年轻群体青睐,成为他们感受文物独特魅力、探寻历史深厚底蕴的理想去处。

5月15日-17日,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广东主会场活动“5·18国际博物馆日”广东主会场活动在韶关举办,今年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来自广东省内外的500多位博物馆馆长、专家学者及业界代表齐聚于此,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博物馆未来、湾区文博等主题,开启一系列创新对话,共同探讨博物馆在快速变化社会中的使命与担当。

“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承载着经济融合发展的使命,更肩负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任。”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谭平说。

大湾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400余座博物馆星罗棋布,定级总量居全国第二位,馆藏文物超百万件。从岭南古邑的千年商道,到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从近代革命的红色记忆,到改革开放的创新基因,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湾区人民的精神血脉。

手握海量文博资源,肩负文脉复兴重任,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广东博物馆正面临着文化身份守护、创新与重构等全新课题。如何找准自身定位,主动拥抱机遇、化解挑战,与时代同频共振,这已成为广东博物馆需深度思考并全力作答的时代命题。

(“5·18国际博物馆日”广东主会场活动现场)

新技术重塑博物馆形态

随着人民对文化精神生活需求与日俱增,博物馆成为了妥妥的文旅“新宠”。2024年,全国博物馆全年接待观众数量超14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的博物馆名城同时也是旅游名城。”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宋瑞认为,博物馆作为城市的文化标志和会客厅,与城市旅游天然紧密相连,能通过品牌和溢出效应对带动城市旅游“出圈”。

2024年,广东博物馆全年接待观众9699.18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743.71万人次,同比增长21.9%,给广东旅游带来了“泼天的流量”。

如今,为一座博物馆奔赴一座城市的现象愈发普遍,游客也对博物馆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时期,如何更好满足游客尤其是年轻游客对博物馆的新需求?

“中国观众对高质量博物馆发展的要求很高,许多游客关注焦点转向深度体验与文化沉浸。此外,现在去博物馆的年轻观众很多,他们渴望用新角度、新方式,去理解、参与文化传承。”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说。博物馆要实现科技化、年轻化、全球化、跨界发展,让传统文化影响变得更广、更远、更深。譬如利用人工智能提供多国语言服务,广泛利用新科技和数字技术来提升展示方法等。通过这样的升级,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3年来共举办25个展览,其中访客超300万人次,门票收入达1亿港元。

宋瑞也建议,博物馆要重视游览体验化、空间场景化、陈设故事化、文创时尚化、营销娱乐化。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关注视觉呈现、展品设计和观众互动等方面的整体设计,为游客提供全新的参观体验。

在新创意与新技术的推动下,当下的博物馆已突破传统时空的限制,以多元创新的形式和丰富充实的内涵,为观众带来融合多维体验的文化盛宴,正朝着打造新技术的试验田、城市文化地标以及文化创新孵化器的方向不断演进。

“当前,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技术正在重塑博物馆形态。我们很高兴看到,大湾区博物馆发展始终走在创新前沿:AI导览让文物‘开口说话’,VR技术重现历史场景,智慧博物馆建设惠及千万观众。”谭平说,近年来,大湾区博物馆坚持守正创新,强化科技赋能,在文物展览交流、文物活化利用、文旅融合发展、文博数字化、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为传承湾区历史文脉、建设魅力人文湾区发挥重要作用。

湾区文博“焕新”

走进“5·18国际博物馆日”广东主会场活动,能看到深圳快语科技公司定制的一款韶关市博物馆的AI导览讲解小程序。观众在逛展的同时,用小程序随手拍下文物,就能自动识别播放文物的介绍,还可以与数字人“九龄童”进行AI互动实时问答,趣味感十足。

在主会场,这样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案例随处可见

“古虞名郡风度韶州”博物馆之夜晚会以“博物馆+戏剧”的沉浸式叙事,通过全息投影、动态舞台与演员时空互动,汇聚舞蹈、古诗吟唱、情景表演、小音乐剧等表演形式,展现韶州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古虞名郡风度韶州》展览以历史长河为序,浓缩韶关自先秦至当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与辉煌成就。创新打造多个标志性场景和沉浸式互动体验空间,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展陈深度融合,让文物“活”起来,历史“动”起来,为观众带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这些创新展示只是大湾区博物馆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大湾区的博物馆完全有水平能制作亚洲最高水平、最具特色的展览。”吴志华表示,香港将加强与大湾区博物馆的合作,共同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大湾区博物馆十分注重体验式活动,通过非遗制作、沙画、交响乐等形式,为参观者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花板贴金——潮州木雕工艺体验”社教活动通过让体验者亲身参与潮州木雕的制作过程,包括打磨、髹漆贴金等环节,获第十届“博博会”最佳教育活动展示案例。“福仔”虎节可动手办基于错金铭文铜虎节等文物进行创作,融入了南越国的历史文化元素,入选2024年度全国文化创意产品宣传展示活动“使用体验案例”。

大湾区还在加速推动虚拟现实技术普及应用,推动沉浸式体验升级。南越王博物院的“科技赋能王宫重现——南越王宫博物馆展示利用项目”,利用互联网、多媒体、互动体验等技术,实现了遗址的活化展示。例如,“南越宫苑曲流石渠声光电演绎”让观众看到碧水潺潺的景象,MR建筑复原增强展示技术让观众透过透明屏看到遗址上“长”出的立体建筑空间,实现虚拟图像与实景的对应匹配。该项目2024年入选“全国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十佳案例”终评会的十佳案例。

与此同时,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大湾区博物馆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博物馆的产品和服务。全省博物馆全年举办线上展览610场,广东省博物馆协会开展第一届广东博物馆线上数字展览精品推介,推出线上展览精品奖5个、线上复刻展览优胜奖9个。广东省博物馆依托虚拟现实体验中心搭建广东文化遗产虚拟现实管理和展示平台,已完成40多个虚拟展览的采集和制作。

通过这些种种新技术、新创意,大湾区博物馆不断扩大文化影响力,增强观众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森林公园夏日美 转自:光明日报  5月17日,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无想山国家森林公园满山青翠,绿意盎然,呈现一幅生态宜...
持续升温!入境游热潮涌动 转自:光明日报    两名意大利游客在北京天坛祈年殿前合影留念。新华社发    外国游客在上海国际花...
流动的调色板 转自:光明日报  【览事速递】  “流动的调色板:从柯罗到印象派”展览近日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幕。展览汇...
美国加州棕榈泉发生爆炸 至少1... 当地时间5月17日,据美媒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棕榈泉市警方表示,棕榈泉市中心于当日上午11时左右发...
贺龙的八路军臂章 转自:光明日报  【文物故事】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柜中,陈列着一枚褪色的布质臂章。长9厘...
调和万彩,凝光影之诗 转自:光明日报    ①窗高海军    ②青春纪事·踏雪割豆(局部)刘孔喜    ③幽燕古道曹吉冈 ...
让婴幼儿家庭“放心托”“托得好... 转自:光明日报  近年来,我国先后推出单独两孩、全面两孩和三孩的生育政策调整,得到社会广泛关注。5月...
鼎铭春秋溯晋源 转自:光明日报    晋国博物馆藏晋侯稣鼎。晋国博物馆供图    晋国博物馆藏青铜器西周兔尊。本报记...
让博物馆成为世界读懂北疆文化的... 转自:内蒙古日报□本报记者  郑学良  通讯员  刘军  王璐  窑变釉胆瓶流淌的红仿佛叙述着景德镇...
增加新供给 释放新动能 转自:云南日报我省多措并举提振消费——增加新供给 释放新动能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满足人民群...
科左后旗筑牢绿色屏障持续释放生... 转自:内蒙古日报□本报记者  薛一群  5月11日,在通辽市科左后旗科尔沁沙地“双百万亩”综合治理工...
政企研共话内蒙古氢能产业发展 转自:内蒙古日报本报5月17日讯  (记者  方圆)5月16日,2025内蒙古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北京范儿”短视频大赛征集令   全体注意!北京喊你来当C位主角!甭管你是胡同名流还是国贸精英,是升旗仪式铁粉还是深夜食堂常客,举...
文化的“存储卡” 精神的“助... 转自:内蒙古日报□本报记者  冯雪玉  呼和浩特博物院特别策划“石启北疆·旧石器时代华章大窑遗址考古...
“政校行企”共筑文旅产教融合新... 转自:内蒙古日报本报包头5月17日电  (记者  孙柳  王智华  高辉)5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第...
构筑科技创新高地 转自:内蒙古日报5月17日,在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内蒙古自治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内,内蒙古工业大学智能...
大型现代吕剧《长调悠悠》在山东... 转自:内蒙古日报本报兴安5月17日电  (记者 高敏娜  通讯员  娜荷芽)万马奔腾,长调悠悠。一位...
三地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同台宣讲   本报讯(记者 任珊)昨日,由京津冀全国自强模范、助残先进集体代表共5人组成的宣讲团在北京市残疾人...
高铁上的“移动博物馆” 转自:内蒙古日报5月16日,志愿者为旅客讲解历史文化知识。当日,内蒙古博物院开展了主题为“博物弘文·...
封锁持续 加沙地带食品医疗物资... 5月17日,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表示,自今年3月2日以色列实施封锁以来,加沙地带已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