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在高原能看到这么燃的现场!”“西宁的摇滚氛围比内地还‘野’!”青海体育中心,乐迷们热情高涨,呐喊声此起彼伏,GAI周延的说唱旋律响起,看台上的呼声已掀翻穹顶;场外,唐道的酸奶店老板忙着补货,笑称“音乐节这两天的营业额,赶上过去半个月了”。
五月的西宁,丁香满城飘香,青海体育中心的舞台灯光与美景交相辉映——2025西宁夏都梦想季音乐节的举办,不仅是一场音乐狂欢,更是西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的生动实践。这座兼具“雪豹之都”的野性张力与“丁香之城”的人文浪漫的城市,正以音乐为媒,奏响城市发展强音。
从“文化事件”到“精神地标”!
音乐IP激活城市文化基因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西宁深谙此道。从2023年青海湖音乐节到2025年夏都梦想季音乐节,两场顶级音乐IP落地,标志着西宁正从“自然景观导向”的旅游城市,向“文化体验驱动”的复合型城市转型。正如城西区文体旅游科技局负责人所言:“我们不是在办一场简单的演出,而是在培育属于西宁的文化基因。”郑钧的《回到拉萨》与西宁的高原气质共振,痛仰乐队的《公路之歌》与城市的开放精神共鸣,12组音乐人的多元表达,恰似西宁多民族文化共生共荣的缩影,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理念在音浪中具象化。
千万乐迷共塑“西宁印象”!
流量转化为文化影响力
近半数的省外购票数据和餐饮酒店预订突增成为注脚,音乐节早已超越娱乐范畴,成为城市能级提升的“助推器”。来自兰州的乐迷李女士带着孩子奔赴现场:“想让孩子看看,高原城市也有如此前沿的文化表达。”成都游客王先生则在“魅力西区撒欢指南”指引下,深度体验了唐道·637商圈的河湟文化、兴海路的非遗美食,感叹“西宁的文化厚度远超预期”。这种“音乐引流—文旅留客—口碑传播”的闭环,正是西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的创新路径。
金融与文化的双向奔赴!
构建城市发展新生态
中国农业银行西宁分行的深度参与,展现出“金融+文化”的协同智慧。“支持文化事业,就是支持城市的未来。”农行西宁分行负责人表示,通过总冠名音乐节,该行不仅实现了“服务社会”的责任践行,更探索出金融服务文旅产业的新模式——从支持舞台搭建到联动商圈消费,金融活水渗透至文化产业链的每个环节。这种“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为西宁破解“文化产业资金瓶颈”提供了样本,更让“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融合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从“一季狂欢”到“四季常红”!
文化强市的西宁路径
在音乐节的辐射效应下,西宁的文化发展呈现出“全时全季”的蓬勃态势:6月升级举办半程马拉松为中田协认证的A1类赛事,落地国家级2025年寻找美丽中华全国旅游城市定向赛……城西区文体旅游科技局的“夏都梦想季”5大板块39项活动矩阵,勾勒出西宁文化事业的“全年表”。这种“以节为引、以赛为媒、以演为链”的策略,让城市文化影响力从“短期爆发”转向“长效续航”,为西宁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中挑大梁、勇争先,展现省会担当贡献力量。
当音乐节的最后一束灯光渐暗,西宁街头的讨论热度却持续升温。这场始于音浪的狂欢,最终将沉淀为城市的文化自信——在青藏高原的辽阔背景下,西宁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用音乐对话世界,让“雪豹之都”的勇毅、“丁香之城”的温婉、“西宁印象”的多元,成为新时代中国城市文化建设的鲜活注脚。这不仅是西宁的文化自觉,更是一座城市对“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的生动作答。(记者 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