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自2005年起,每年5月17日被确定为“世界高血压日”,旨在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的认知与防治意识。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病甚至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肥胖正是关键帮凶之一。令人振奋的是,减重手术不仅能帮助肥胖患者有效减重,更可能显著改善甚至逆转高血压,为长期依赖药物治疗的肥胖症患者提供一条全新的康复之路。
刚刚结束的第13届国际减重外科联盟欧洲年会上发表了威尼斯宣言。宣言指出,肥胖并非个人过失——它是一种复杂、慢性且易复发的疾病,宣言呼吁全球采取行动,重新定义如何诊断、治疗和对待肥胖;转变传统模式,为所有人提供多模式、公平合理且避免污名化的关怀体系。
肥胖与高血压好比难兄难弟
肥胖,尤其是中心型肥胖(即“大肚腩”型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脂肪组织并非仅仅是能量储存库,它还会分泌多种炎症因子和激素,如瘦素、抵抗素等,这些物质会引发胰岛素抵抗、慢性低度炎症以及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最终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据统计,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5%,而在肥胖人群中,这一比例飙升至36.9%。更令人担忧的是,体重指数(BMI)每增加5kg/m²,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就会增加49%。
高血压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但长期未受控制的高血压会严重损害心脏、大脑、肾脏和血管,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致命疾病的风险。传统的高血压治疗主要依赖药物,但许多患者需要终身服药,且部分患者即使联合用药仍难以达到理想血压控制。而减重手术的出现,为肥胖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案。
减重手术如何长期改善血压
袖状胃切除术、胃旁路术等减重术式通过缩小胃容量,减少热量吸收,实现显著减重,同时调节代谢,从而改善高血压的目标。体重下降后,心脏泵血压力降低,血管阻力减小。而且,减重手术减少脂肪分泌的“坏激素”(如瘦素),增加“好激素”(如脂联素),帮助血管舒张。术后1年平均减重30%左右,术后5年高血压的完全缓解率为62.5%。
适合手术改善高血压的群体
减重手术并非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但对于符合以下条件的肥胖患者,手术可能带来显著的血压改善:BMI≥32.5kg/m²(单纯肥胖);BMI≥27.5kg/m²且合并高血压或其他代谢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
值得注意的是,手术并非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术后仍需严格遵循健康管理方案,包括低盐低脂饮食、规律运动和定期医学监测。
术后健康管理有效巩固手术效果
手术只是治疗的第一步,术后的长期健康管理才是维持血压稳定的核心。患者需要做到科学饮食,坚持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纤维的饮食方式,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同时,要保持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此外,还应定期监测血压和体重变化,按时复诊,以便医生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高血压和肥胖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而减重手术为这一难题提供了突破性的解决方案。饱受肥胖和高血压双重困扰的患者,不妨前往减重代谢外科门诊进行评估。通过科学的手术干预和术后管理,许多患者不仅能成功减重,更能重获健康的血压水平,享有更高质量的生活。
(作者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肥胖疝外科医师)
原标题:《打破高血压与肥胖的恶性循环》
栏目编辑:史佳林 文字编辑:潘嘉毅
来源:作者:赵忆安 姚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