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与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联合发布《中国高校职称评审小同行评价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是继2022年、2023年之后发布的第三份年度报告。该报告立足国家“破五唯、立新标”改革导向,基于全国221所高校、16191位申报人、26096位参评专家和58126份评审意见的数据,分析了高校职称评审改革从“行政主导”到“专业赋能”的新趋势,并指出:直送专家评审模式和随机匹配机制正驱动人才评价科学化。《报告》全面呈现“分类+小同行评价”在推动人才评审科学化、去行政化中的关键作用,为深化高等教育评价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专业出品/海量资源交出权威答卷
作为国内领先的第三方评审机构,学术桥自2016年开展第三方评审服务以来,已构建了聚集570000+专家的全球专家库,累计为960所单位的180000+位申报人(含团体和项目)提供了评审服务,出具了650000+份评审意见。2024年11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等三家机构联合发布《什么是高质量的学术人才评审——基于2352名参评专家的循证研究》报告显示,外审专家对学术桥服务保密性和公平性的满意度高达98.04%,对专业精准匹配的满意度达98.01%,对整体服务的满意度达96.13%。基于持续积累的大数据资源,学术桥评审平台构建的多维度评价框架和全封闭智能管理体系已具备行业标杆价值。
《报告》指出,第三方评价成改革重要引擎。随着高校职称评审“直送专家”模式逐渐普及,传统“高校-高校-院系-专家”多层级流程被取代,第三方平台成为主流选择。传统外审模式下,评审效率、保密性及质量难以保障,而直送专家模式通过优化流程,显著提升了评审公信力。2018至2024年间,高校委托第三方评价的规模呈指数级增长,委托高校数、申报人数、评审意见数分别增长1373%、2844%、2956%,印证了高校对第三方评价机制的高度认可。此外,大规模样本数据为评价体系提供了更科学的统计支撑,进一步保障了人才评价的公平公正。
关键发现/数字读取改革进程
《报告》指出,委托高校角色正在转变,头部高校与经济发达地区引领人才评价改革。2024年委托学术桥评审的高校中,头部高校、经济发达地区委托高校占比较高。2024年委托高校中62所“双一流”高校(占42.18%)主导参与,远超普通院校5.17%的占比;综合类与理工类院校占比80%,北上广及江浙地区活跃度最高,率先实现“分类+小同行”精准评审,呈现出显著的经济发达地区先行示范效应。越来越多的高校退出直接评审,转向制定学科标准(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需求居首),要求以“代表性成果”替代传统论文堆砌,并普遍采用“3项制”评审结论(通过、暂缓、不通过),结果作为岗位聘任的重要参考而非唯一依据;委托高校正在从“行政管理者”转向“标准制定者”,正在通过第三方平台明确分类标准,减少行政干预对评审独立性的影响。
《报告》指出,申报人结构性特征凸显。45.31%申报人来自“双一流”高校,副高级职称申请超60%,高校类型集中度高,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三类占比81.87%;学科与政策指引强相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审需求位列第一;地域集聚效应显著,北京、浙江、江苏申报人占比近40%,16191位申报人共收到58126份评审意见,人均3.59份评审意见,全国平均送审专家比例提升至1:3.59。预聘-长聘制申报人突破12%(北京达292人),84.96%的长聘教授申报人送审9位专家,80.84%的长聘副教授申报人送审6位专家,远超常规职称评审送审数量。
《报告》指出,参评专家体系共建分类评价理念。正高级职称专家占比99.55%,理工类专家超50%,76.85%来自“双一流”高校,16.74%拥有国家级人才称号,非教学科研型专家占比近10%,46-55岁中青年专家占比44.01%成为学术评审的核心力量。
《报告》还指出,高质量专家随机匹配机制驱动评审科学化。93.57%的专家评审次数集中在1-5次,参评1次的有13574人,占52.02%,高频参评专家人数锐减,专家分布更广泛,保障了评审独立性。
改革建议/更公平、更高效的人才评价新时代
《报告》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高校人才评价研究迈入数据驱动的新阶段。《报告》为深化高校职称评审改革提出四大方向:
一是在专家库建设方面,要依托第三方机构构建动态更新的高质量专家库,通过精细标签与科学机制筛选公正、专业的评审力量,破解“熟人评审”困局;二是在成果标准界定方面,要明确分类评价体系,结合学科差异界定“代表性成果”,强化成果创新性、社会价值等核心维度展示,避免“唯量化”倾向;三是在流程优化方面,要推行全流程封闭评审,利用AI监测评审质量,建立申诉复审机制,通过技术手段杜绝人为干扰,确保程序公正;四是在模式创新方面,要构建“分类+小同行”动态评价机制,融合定量与定性分析,依托大数据精准匹配专家,推动评审标准与时俱进。
《报告》的发布,提供了高校职称评审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思路。通过第三方评价机制的独立性保障、专业化运作及数字化赋能,高校职称评审正逐步破解传统行政化桎梏。未来,需协同高校、专家与第三方力量,完善高质量专家库建设与标准体系,推动职称评审回归学术本质,助力我国高等教育人才评价在全球范围内树立“科学、公正、高效”的新标杆。
来源:学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