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民论坛
在临安天目山镇一都村,有这样一位“跨界博主”,他既是扎根乡土的基层干部,也是拥有众多粉丝的短视频创作者。一年时间,凭借一个个充满乡土气息与人文情怀的短视频,他让天目山的故事“活”了起来,更以独特的方式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今天我们来到了太子庵,太子庵是昭明太子读书的地方……”云台稳稳架起,手机调试到位,天目山镇一都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俞涛冲背起装满设备的书包,来到了新一期拍摄短视频的地方,位于天目山的太子庵,也是天目书院的所在地。太子庵相传是梁代昭明太子萧统读书的地方,环境清幽宁静。“昭明太子厌倦了宫廷的尔虞我诈,带着崔、张两位丞相来到天目山,在西天目山读书,在东天目山参禅。”俞涛冲边走边讲边拍,通过生动的口述,将一段段历史故事娓娓道来。
拍摄完成后,他仔细检查一遍视频,先将视频上传云盘保存,剪辑、配乐、上字幕,一条两分多钟的短视频,很快就出现在“天目一都村支书”的微信视频号和抖音号上。
“我到过这里,经你解说,仿佛呈现历史”“听故事、知历史、受教育,给书记大大的赞”……没有华丽炫技的转场特效,仅凭质朴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平台账号就收获了不少观众的留言和点赞。
天目山镇,青山环抱,绿树成荫,这里是俞涛冲生长的地方,他对这片土地也有着深厚的情感。
多年来,俞涛冲潜心研究天目山的文献资料,从红色革命印记到绿色生态奇观,从青色廉政文化到紫色道教渊源,再到黄色佛教传承,每一种文化都让他心潮澎湃。
“天目山不缺故事,缺的是讲故事的人。”俞涛冲常常这样感慨,“天目山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宝藏,但是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因为传统讲述方式的局限性,传播范围有限,无法让更多人领略到天目山的魅力。”于是,在内心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传播家乡文化的责任感驱使下,俞涛冲决心尝试短视频创作,将天目山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但对于习惯了基层工作的村书记来说,短视频创作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他对智能设备的操作并不精通,面对剪辑软件、配乐、字幕制作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一开始可谓是手足无措。但困难并没有让他退缩,他积极寻找解决办法。“那时恰逢宁波有一群大学生到我们一都村进行乡村振兴调研,我就抓住机会,虚心向学生请教,也和他们达成了合作,帮助我进行后期制作。”
从2024年夏天开始,俞涛冲便踏上了他的短视频创作之旅。
他坚持“隔一天一更新”,为了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和深度,他利用一切碎片化时间深入研读史料。拍摄期间,他更是不辞辛劳,实地走访,挖掘每个历史故事背后的细节,策划、拍摄全部由他自己完成。
一年多时间,俞涛冲的足迹遍布天目山各个角落,累计拍摄了130多期短视频,内容涵盖历史人物、地名由来、抗战故事等多个方面,粉丝数量达到7000余名,平均每条视频的浏览量都能上万,他的短视频账号也逐渐有了知名度。
“在众多的留言中,有一条来自美国的粉丝的留言让我格外感动,这位粉丝出生在天目山,但读书之后便定居美国,多年未曾回来,但偶然间刷到我的视频,他感到无比亲切,并在自己的圈子里尽力宣传。”这让俞涛冲深深体会到,自己所做的事情不仅是传播家乡文化,更能唤起游子们的思乡之情,在他们与家乡之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
“我也很欣慰,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俞涛冲说。
短视频不仅是文化传播的窗口,也是推动乡村发展的新引擎。
一都村位于东天目山和西天目山之间,近年来依托天目山丰富的旅游资源,村里的民宿产业逐步兴起。俞涛冲也充分发挥自己作为村干部的带头作用,积极引导村民利用闲置房产发展民宿,并建议投资商以“昭明太子”为主题打造“昭明驿站”民宿,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现在我的粉丝数量还不够,但我相信,以后有了更多流量,可以传播更多乡村风貌,吸引更多人来到天目山。”未来,俞涛冲还计划将天目山的特色农产品、中药材等融入短视频创作,通过“文化+产业”的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