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生产加工一派繁忙;楼上,仿真教学紧锣密鼓。5月15日,记者在武昌职业学院校办工厂——湖北中镶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车间里看到,4个班200多名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正在一比一还原真实数控机床的智慧教学实践平台上,同步模拟操作制造航空航天飞行器上的精密结构件、紧固件。
如何解决职业教育“学用脱节”“产学两张皮”问题?武昌职业学院运用数字孪生技术自主创新机电一体化智慧教学实践平台,助力专业教学由传统的2D课堂转变为3D实操,不仅有效降低了实训成本,还大幅缩减了培养周期,学生也实现了“上课就上班、毕业即就业”愿景。
“抛弃基于PC的模拟操作平台,我们首次搭建了基于真实机床的数字化孪生模拟机床,一比一还原实际生产操作。”湖北中镶精密负责人、武昌职院“双师型”教师胡田秀介绍,“操作面板与真实机床面板一模一样,甚至,考虑到实际生产为站立操作,我们专门将数字孪生机床设计成了立式的。”
经过在学校实训基地为期8个月的滚动式培训与测试,数字孪生机床取得了远超预期的教学成果,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学校扩大推广数字孪生机床应用规模,耗费千万元搭建近100台数字孪生机床投入生产教学中。不仅校办工厂订单纷至沓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效果也大大提高。
在湖北中镶精密车间,身着蓝色工服、推着黄色直播小推车的青年教师肖力正在现场教学:“现在我们把模式切换到手轮模式,选择X轴手轮,倍率选择100%……”只见他将黄色小推车上的摄像头对准工作机床的操作面板,朝身后的一群学生开始了讲解。与此同时,小推车显示屏上的画面也同步出现在楼上校厂实训中心S201教室里,站在数字孪生机床前的学生们认真学习荧幕上老师的直播讲解,根据要点操作起来。
肖力介绍,学校利用校办工厂的实际生产环境进行教学,采用了“楼下直播,楼上模拟”的分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现场观看实际生产过程,还可以根据直播讲解操作数字孪生机床。
“据统计,数字孪生机床投入使用后,学生实训成本下降了超80%。”该校高端装备智造学院院长汪洋介绍,“过去一名零基础的学生培养到规范操作机床平均需要6个月,在学习数字孪生机床模拟操作后,这个时间缩短到了3个月。”
汪洋说:“在学生培养后期强化阶段,学校采用了项目式、工卡式实践教学模式。根据工艺、编程、操机、管理、机床维护等不同的工种进行专业分流,进行定向小班式培养。”
机械与自动化专业的大二学生张俊坤,经过学习,成了中镶精密的一名实训铣工,从去年10月进入工厂跟岗实训,他已工作了7个月,每个月实训补贴到手4000余元。
原标题:武昌职业学院:“数字机床”实现学生“上课就上班、毕业即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