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张图”到“一座城”,河北雄安新区8岁多了。聚天下英才,创未来之城。雄安这座“未来之城”的每一块砖石都在诉说着:所谓奇迹,不过是无数青年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轨迹。在这里,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者,都是执笔书写历史的人,他们用实际行动实现了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
本报记者 邓伟 摄
■国创中心科技公司研发总监 柳兴
“我想扎根这里为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从宿舍到办公室只需要5分钟,真是太方便了。”在雄安科创园,雄安国创中心科技有限公司先进光源研发总监柳兴这样说。柳兴1990年出生,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2024年来到雄安新区从事激光领域的科研工作,“雄安也是我向往的城市,这里的创新氛围适合做基础科学研究。”
“我们主要研究的是高功率光学增益腔,它要放大激光功率至上万倍,达到数百千瓦并储存在腔内。”柳兴说,由于功率巨大,镜架、镜片等材料选择至关重要,而高功率对洁净度极为敏感,一粒灰尘落到镜片上,都可能烧毁整个装置。
柳兴带着团队反复试验,一遍遍进行理论推演、数据比对,为了达到极度洁净环境,减少热效应,他们测试了几十款无尘擦拭布、手套。最终,团队取得突破,增益腔内存储平均功率突破300千瓦,这一成果有望应用到新型光源、核聚变等多个领域。
今年,柳兴被认定为雄安新区高端人才“特岗特薪”C档。在工资之外,柳兴还能获得新区给予的奖励和补贴。“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新区都给了我们很多关照,让我们更加专心做科研。今年我要组建自己的实验室,拿出更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柳兴对自己在雄安的发展充满信心。近期,柳兴获评“河北省青年五四奖章”称号。柳兴说:“能在最好的年纪来到雄安,与雄安共成长,我觉得很幸运。我想扎根这里,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受访者供图
■中关村科技园招商部部长 郝小乐
“我与雄安中关村共同进步”
“我是园区的服务员、新区的宣传员。”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招商部部长郝小乐向到来的客商介绍着自己。一上午,她就接待了三拨客人。人群当中,留着短发,戴副眼镜,爱说爱笑,透露着一股亲和力。尽管行程很满,但每次讲解都是详尽周到,充满热情。
郝小乐是一位90后,家在保定市区,毕业后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工作。伴随着保定中关村的发展壮大,郝小乐也快速成长,成为园区的运营人员。“中关村这些年见证了我的成长,这也给了我更大的舞台。”2023年,当得知雄安中关村正在筹建的消息时,郝小乐第一时间报了名。
2023年,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选址确定后,郝小乐与同事们第一时间驻场办公。马不停蹄地开始展厅搭建、开业仪式筹备等落地工作。当时的园区还只是毛坯房,满眼都是水泥块。只用15天,团队就完成了展厅设计和30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装修。“大家都在争分夺秒。”
虽然很累,但很有成就感。雄安中关村开园后,郝小乐便与同事一道,到北京对接中关村发展集团,在雄安接待来访的客户客商,还会去全国各地推介雄安新区的政策。她向记者介绍,“我们会帮助企业通过横向、纵向的交流,对接上下游产业链。让企业沉下来,还要留得住,发展好。”郝小乐手中有个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企业的需求,她的日程表也排得满满的,“雄安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现在的我与雄安中关村共同进步。” 本报记者 邓伟 摄
■中铁建工城际站项目工会主席 卓孔越
亲手建设雄安“城市会客厅”
行走在雄安新区启动区,中化大厦与华能大厦比邻而立,已然成为雄安新区的地标性建筑。同样在这片区域,雄忻高铁雄安城际站的大部分建设内容则在地下完成。目前,雄安城际站正加紧建设,通车后将成为很多商旅人士到达雄安的第一站。
“我们所在的这片区域,就是未来的雄安‘城市会客厅’,责任重大。”中铁建工雄安城际站项目工会主席卓孔越饱含深情地告诉记者。接受采访时,他正头戴安全帽要去现场检查施工细节,“‘五一’假期不停工,我们用行动践行劳动最光荣。”
卓孔越是长春人,将满30岁,工作8年时间里,参建过哈尔滨站改造和兰州中川机场T3航站楼等项目。2023年3月,城际站建设伊始就来到雄安新区。
他透露,城际站项目涉及隧道、桥梁、管廊、市政等多个建设科目,对施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资源丰富、泉眼喷涌,深基坑作业时尤其需要重视防水。”为此,建设者合理进行施工组织,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同时,无人机照明、造楼机、轨迹定位等一大批智能建造技术都在项目上得到了应用。
目前,雄安城际站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即将开展二次结构施工和内部装修。作为项目管理人员,卓孔越和同事时刻想着工人,他们为工人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全面综合的体检,保障工人健康。项目建设高峰期,最多有3000多名工人,在暑假期间,卓孔越还会把一些工友的孩子接到工地,让他们家庭团聚。
劳动节期间,卓孔越在项目生活区开起了摄影展,“现在征集了400多张照片,一类是项目两年来的对比变化图,一类是建设者的工作特写照片。这些特写照片还会冲洗出来,发到每一位工友的手中。”正是这些细节让工友们感到温暖,项目建设正有条不紊地推进。
作为一名交通领域的建设者,他深知交通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性。今年春节,工作忙碌的他索性把父母接到雄安过年,“父母此前没来过,趁此机会可以看看新区的变化,也能看到我的工作成果。”“雄安城际站将成为雄安新区对外交流交往的窗口,我对此非常期待。”
■容东片区茶叶店老板 李浩
“雄安给了本地人更多发展机会”
“来,尝尝这杯明前茶,能闻到茶叶的香气吗?”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双文街边的张一元茶叶店里,老板李浩热情地招呼记者。
李浩出生于1986年,从事茶叶经销已有10年。作为百年品牌张一元的加盟商,他已经开了5家店铺,“容城县城有两家,容东片区也有两家,还有一家在保定徐水区。”双文街这家茶叶店有散茶、预包装、成品礼盒等100多个品类,店铺正对着温德姆酒店,周围还有电建智汇城的写字楼。李浩说:“这儿地理位置好,附近会有许多商旅办公人员,能带动茶叶的销量。”李浩是容城本地人,现在全家住进了位于容西片区的安置房,“雄安变化很大,我们本地人也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张一元茶叶店所在的雄安中华老字号特色街区,由雄安新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与雄安集团城发公司共同打造。该特色街区已签约入驻品牌共计18家,其中张一元、天津迎宾、中茶、六必居等已开始试营业。一批老字号在“未来之城”焕发新的生机。
当暮色笼罩雄安新区,城市灯火次第亮起,属于夜晚的另一种生机悄然萌发。在雄安商务服务中心二楼的一间教室里,20余名学员正凝神端坐,观摩书法老师示范握笔提按的技巧。“跟着专业老师学运笔,越练越觉得汉字里藏着山河气象。”夜校“全勤生”王云腾说,他从北京高校毕业后来到雄安,初来时缺少朋友,现在每周和同学们练字唠嗑,倒像回到了大学社团。43岁的康颖是容东就业服务中心主办的新市民夜校的常客。雄安新区建设启动后,她开始面临工作生活的调整。“实用课程我都报!”她的学习清单令人惊叹:无人机拍摄、插花艺术、网络营销已结业,古琴和平面设计正要进行。
人间烟火气,最能抚人心。这种烟火气属于回迁居民,属于“新雄安人”,属于在雄安的每一个人。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雄安新区开发面积累计超过202平方公里。容东、容西、雄东等新建片区高品质绿色建筑集中成片,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已具雏形。新建片区已建成200多个社区便民服务场所,群众购物、休闲等基本需求在步行“15分钟生活圈”内就能满足,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本报记者 李如意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