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授权,美国商务部与美国贸易代表即将启动对所有在国外生产并进入美国的电影征收100%关税的程序。此举意味着美国的贸易制裁已经从商品贸易领域延伸到了服务贸易领域。而在此之前,作为对美国贸易制裁的回应,中国国家电影局对外明确宣布,将“适度减少美国影片进口数量”。总体来看,无论是美国实施的进口影片加征关税之举,还是中国政府做出的对进口影片配额的限制之策,都会对好莱坞电影产生不小的冲击,并将本已走下坡路的好莱坞推向更为艰难的境地。
中国市场的好莱坞掩面而泣
好莱坞于1994年携首部大片《亡命天涯》进入中国。该片讲述了医生金贝尔被所有证据指控为杀害妻子的凶手,进而努力证明自己清白的故事。借助在北京、上海、天津、郑州、重庆及广州同步上映的优势,《亡命天涯》最终在中国取得2580万元票房,为当时低迷的中国电影市场注入新鲜活力,也为当时为数不多的进口影片带来了希望。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口影片数量从最初的每年10部增至20部,并确立了片方分账13%的票房分配模式;2012年,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达成谅解备忘录,进口配额增至34部,美方分账比例提升至25%。可见,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影片不仅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而持续涌入,更在中国这个庞大的电影市场驰骋,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中国拥有超过8万块银幕。2024年年度总票房达425.02亿元,观影总人次再次突破10亿,年度总票房位居全球第二,银幕总数持续保持全球第一。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影票房达244亿元,同比增长约48%,创历史新高。中国电影票房已稳居全球首位,达到北美总票房的两倍多。对好莱坞而言,中国市场的年度票房曾一度占其全球总票房的一半,中国也一度成为好莱坞最大的海外市场。虽然并非每部影片都能像《复仇者联盟4》那样在中国创下超6亿美元的票房纪录,但大多数好莱坞电影都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可观收益。
与《复仇者联盟4》总票房中中国贡献35%的情况类似,《异形:夺命舰》的中国票房占比更高达42%,实际收入达1.08亿美元。同样,在《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北美票房近2亿美元的情况下,中国成为该片的第二大票仓。此外,在《沙丘2》7.82亿美元的全球票房中,中国贡献1.1亿美元,成为其海外最大市场。与《沙丘2》类似,《阿凡达》等影片的中国票房也位居其海外市场首位。据猫眼专业版数据,去年全球票房Top 10的好莱坞电影中,与中国内地票房Top 10的重合率高达77.8%。这意味着,一部好莱坞电影若在中国市场表现出色,便极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成功。
然而,这个曾对好莱坞电影极为友好且举足轻重的中国市场,近年来正悄然发生变化。数据显示,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票房峰值出现在2017年,达216亿元人民币,占其全球票房的38.7%,为历年最高。相比之下,2024年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票房收入仅为62.73亿元,占比降至15.1%。猫眼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显示,好莱坞电影已连续两年未在中国市场产出票房超10亿元的作品。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可能进一步恶化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表现。美国《名利场》杂志认为,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庞大,即便仅失去部分市场准入资格,好莱坞等美国电影公司仍将遭受沉重打击。该杂志甚至形容,这一打击将令好莱坞“至少半残”,且影响将从即将到来的暑期档开始显现。数据显示,2025年前四个月在中国上映的好莱坞电影中,除《我的世界大电影》和《美国队长4》票房勉强突破1亿元外,《疾速追杀4》《编号17》和《速度与激情7》等均未达预期。备受期待的《雷霆特工队》更是在今年“五一”档票房榜上跌至第五名。
从动态来看,漫威影业计划今年凭借《复仇者联盟5:末日之战》等系列电影在中国市场发力;环球影业则希望7月上映的《侏罗纪世界:重生》能重现该系列在中国的辉煌;迪士尼影业也瞄准12月的《阿凡达3:火与烬》,试图复制《阿凡达2:水之道》在中国的成功。此外,好莱坞正尝试以动画电影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在2025年中国计划引进的34部美国电影中,动画片占比达47%。然而,这些影业巨头的计划能否真正落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在中美经贸关系改善方面能否展现更多诚意。
国际市场的好莱坞流年不利
以追求独立与自由的顽强精神为引领,好莱坞开启了世界电影的拓荒征程;凭借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好莱坞打造了世界电影的梦幻王国;通过内容与形式的持续创新,好莱坞登上了世界电影的巅峰;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好莱坞托起了全球电影的宏伟格局。能够实现系统性转型与跨越式发展,好莱坞电影首先要归功于"发明大王"爱迪生创造的意外契机。
1908年,爱迪生组建了由10家企业联合的电影专利公司,垄断了美国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为规避垄断集团的压制,独立制片商纷纷迁往他处,其中位于洛杉矶南部的好莱坞凭借四季宜人的气候、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低廉的劳动成本等优势,吸引了众多电影公司的目光,逐渐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电影梦工厂。从这个意义上说,好莱坞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电影艺术演进史,更是一部技术与商业的创新史。
自大卫·格里菲斯在好莱坞拍摄史诗巨作《一个国家的诞生》以来,好莱坞已走过百年历程。这里不仅见证了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的技术革命,更开创了制片厂制度、明星制等专业化管理体系,成为类型电影和戏剧化叙事的发源地。当今全球通行的商业电影产销模式同样源自好莱坞,尤其是华纳兄弟、米高梅、派拉蒙等六大电影公司,凭借强大的制作实力和精品输出能力,不断突破电影艺术的极限,奠定了好莱坞作为全球电影产业标杆的王者地位。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票房前十名中,好莱坞电影占据九席,其中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2》以17.57亿美元荣登榜首。
然而,即便是好莱坞这样的行业巨头,也难逃市场寒冬的冲击。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电影总票房305亿美元,同比下降10%。好莱坞电影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从82%降至77%,全球票房超2亿美元的影片数量从31部减少到23部。作为好莱坞最重要的票仓,北美市场票房超1亿美元的影片数量从25部降至22部,收入减少近3亿美元,降幅超1%。在欧洲市场,好莱坞电影的份额从44%下滑至32%以下;在亚洲主要市场同样表现不佳:日本票房减少近2亿美元,韩国减少超3亿美元,印度总票房同比下跌近20%,从113.9亿卢比萎缩至94.1亿卢比。
更严峻的是,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可能加剧这一颓势。好莱坞电影平均制作成本超2亿美元,高昂成本始终是主要制约因素。从搭建场景所需的木材、钢材,到服装道具等物料,大部分依赖从中国等国进口。关税提高将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紧张,同时推高跨境运输成本。此外,中国对美国电影的进口限制,也将严重影响好莱坞在广告、发行、版权授权等方面的收益。
面对成本攀升与收益下滑的双重压力,好莱坞不得不调整策略:制作规模趋于谨慎,项目选择更加保守,部分计划被迫搁置。研究公司ProdPro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预算超4000万美元的影视项目总支出145.4亿美元,虽仍居全球首位,但较2022年下降26%。洛杉矶摄影棚使用率从90%以上骤降至63%,拍摄天数创近六年新低。2025年第一季度,洛杉矶拍摄天数同比再降22%,行业寒冬持续蔓延。
好莱坞下行镜像中的美国忧虑
无论是从中国市场还是全球市场来看,好莱坞电影收入与市场份额的萎缩都反映出美国电影竞争力的显著下滑。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主流电影占全球市场的份额降至51%,与十年前稳定保持在60%以上的水平形成鲜明对比;票房方面,2023年美国电影总票房约86亿美元,较六年前的120亿美元大幅缩水;据美国票房数据网站The Numbers预测,2025年美国电影票房可能进一步下滑至70亿美元左右。
Netflix、YouTube等流媒体平台凭借丰富的内容资源、便捷的观看体验和强大的社交属性,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对传统影院构成直接冲击。HarrisX最新调查显示,仅34%的美国成年人倾向于去影院观影,而近80%的观众更偏好通过流媒体平台观看电影。73%的美国成年人表示,流媒体已成为他们观影的首选渠道。受此影响,美国观众每周在流媒体平台上的观看时长高达3130亿分钟。
在应对新兴竞争者挑战的同时,好莱坞还面临着创意枯竭的困境。尽管好莱坞仍代表着全球电影制作的最高工业水准,但其创意能力的持续下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数据显示,2000年至2024年间,好莱坞原创电影占比从40.9%降至18.6%,对经典IP的依赖日益加深,改编、翻拍等非原创作品比例大幅上升。虽然续集电影层出不穷,但故事情节陷入模式化窠臼,这种创作趋势导致好莱坞电影在内容和叙事上缺乏创新,难以满足观众多元化的需求,进一步削弱了其全球市场竞争力。
还需指出的是,服务贸易历来是美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项目。作为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顺差国,美国2024年服务出口额达1.1万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2950亿美元,接近历史峰值。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已成为美国服务贸易顺差的最大来源国,2024年从美国进口的服务总额增至550亿美元,较五年前增长十倍。在此背景下,作为娱乐产品出口的核心载体,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受限势必对美国服务贸易造成冲击。
从整体结构看,影视行业出口约占美国服务总出口的2%,对服务贸易顺差的贡献度约为3.7%。具体到中国市场,按照分账比例计算,2023年好莱坞在华票房收入约2亿美元,仅占美国对华服务出口的0.36%。单从数字层面考量,中国收紧好莱坞电影进口政策似乎不会对美国服务贸易造成实质性影响。然而必须认识到,除票房收入外,好莱坞在中国市场还获得可观的衍生收益——仅迪士尼乐园和环球影城等衍生业务年收入就高达50亿美元。这些收益在完税后均计入美国服务贸易出口账户,若出现收入波动,将直接导致美国服务贸易局部失衡。
由于成本低、税收优惠、创作需要等因素,目前大部分好莱坞大片均采取跨国制作的形式。特朗普开征进口电影关税的目的在于倒逼好莱坞回到美国制作,以拉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然而,关税政策必将导致一些出口影片到美国的重点国家和地区(如欧盟、加拿大、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采取反制措施。这些国家除了像中国一样对好莱坞电影收紧进口配额外,更有可能在分账比例、上映时间以及税费项目上作出限制性调整。而美国电影却高度依赖海外市场,海外票房在电影总票房收入中占比达七成左右。对于本就走下坡路的好莱坞电影来说,遭遇来自各方的“围攻”无疑使其面临步履维艰的困境。与此同时,好莱坞作为一个响当当的国际品牌,其对美国的文化输出、旅游出口等都会带来巨大的正向关联红利。因此,在好莱坞电影失去更多国际市场的同时,美国服务贸易也不得不承受剧烈收缩的阵痛。
最后必须强调,按照“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的观点,文化吸引力、政治价值观感召力和外交政策正当性是一国“软实力”的核心要素。作为文化吸引力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好莱坞电影塑造出的超级英雄以及硬汉形象,不仅仅是强壮体魄的物理化身,更是坚忍不拔精神的有力展现。这些形象在让世界观众为之倾倒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输出美国精神与价值观。因此,在今天好莱坞更需要世界、而不是世界更需要好莱坞的背景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以及招致的各国反制,只能是将好莱坞与世界越拉越远,也必然使得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的文化影响力与叙事主导权进一步受限。好莱坞电影在全球文化版图中的传播广度和深度都会大打折扣,美国软实力的削弱也因此成为必然。
(作者系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