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央视
近年来,苏州凭借其“百馆之城”的称号,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学者的目光。如今,苏州再添一颗璀璨的新星——苏州考古博物馆。
经过7年精心筹备,苏州考古博物馆将于明天(17日)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的外形凭借三角形块面的设计,成功营造出历史的沧桑感。为什么苏州特别选择以“考古”命名,独立建造一座专属博物馆呢?这座博物馆中,又藏着哪些值得一看的珍贵文物?
博物馆的设计以苏州越城遗址出土的“石锛”和“钺”工具为灵感,打造出富有古韵和现代感并存的建筑风格。展馆的布局分为地面和地下两层。一层的展览聚焦苏州地区的考古发掘,讲述苏州从江河湖海中崛起的故事。地下层则通过“华章江南——苏州考古发现成果”展示了从吴越时期到海上丝绸之路的考古发现。
首批展出的1200余件(套)出土文物中,主要类别以陶瓷器、漆木器、青铜器、金银器、玉石器等为主,其中五分之四以上展品为首次亮相。最令人震撼的展品之一便是将近90吨的“孙吴1号墓”的复原重现。这个长15米、宽10米的“庞然大物”,是江浙沪地区至今展出的最大单体文物。墓室由苏州考古人员经过7年发掘后,成功“搬家”到博物馆,并进行了精细复原。
苏州考古博物馆馆长 苏州考古所所长 程义:它的级别一定是宗室家族地位非常高的人物的墓。有吴侯砖,有建兴二年纪年砖,还有M2出土的大量的金器,这都是过去苏州地区没有见过的。因为苏州是孙权家族的起家之地,他们从这个地方兴起,最后建立了孙吴政权。
在它旁边展示的,除了1号墓墓主的随葬品外,还有同期发掘的2号墓墓主随葬品。这座墓室的发掘,对苏州历史的考证,有重要的意义。
苏州考古博物馆馆长 苏州考古所所长 程义:过去我们没有发现过三国墓,东汉晚期到六朝之前,苏州这个地方到底什么样我们不知道,用的什么东西不知道,人怎么生活也不知道,但是通过这个墓,大量的青瓷、金银器、铜器,还有少量的玉石器,这对我们了解三国时期高层人物的生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物证。
除了宏大气势的墓葬,博物馆内的展品也不乏小巧精致的“逆袭”之作。
苏州考古博物馆馆长 苏州考古所所长 程义:“吴市”陶片,在我们这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展品,因为它有“吴市”两个字。“市场”的“市”的写法是标准的秦系文字,这样我们就确认这件东西是秦代的。过去我们讲六国文字异形,到秦统一以后要书同文,把过去的六国文字要统一起来,用秦系的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那么这个“市”的写法就是标准的秦系文字。
对考古学家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字的转变,更是历史文化演变的重要符号。同时,博物馆创新展陈方式,让观众可以多角度感受文物蕴藏的厚重历史。
苏州考古博物馆馆长 苏州考古所所长 程义:我们把一些文物,比如陶井圈、石柱础,还有一些实景陶井台都放在下沉式广场,打破了展馆的空间限制。我们走出了展厅,在公共空间也有一些文物的展示,让大家尽可能地和文物近距离接触,更好地理解出土文物的意义和价值。